以真诚周到服务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桂林市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工作经验

日期:2021-11-24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来到城市生活,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尽快地融入城市,留得下、能发展,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桂林市作为我国最早一批开放的旅游城市,不断吸引着各族同胞前来旅游、经商。为做好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探索城市民族事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路子,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桂林市20197月成立了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中心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建了“一中心”、“四机制”、“五个站”的工作模式,把“石榴籽”团结工程落到实处,让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了“安心、开心、放心、舒心”,增进了“五个认同”,体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20219月,中心被桂林市民宗委确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

成立“一中心”,搭建真情服务 “连心桥”

桂林市以“党委领导、公安牵头、部门参与、社会各界齐发力”为准则,以“以服务促管理、以真情促融合”为工作思路,打造了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这一平台,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做实做细服务管理,把中心打造成民族团结“连心桥”,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同胞的汉语学习、职业培训、就业、子女入托入学、婚姻等问题,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真正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安心、开心、放心、舒心”家园。目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来七星区安居乐业,经营有烧烤铺65家,玉石店2家,从业人数300余人。

创建“四机制”,走出社会治理新路子

七星区少数民族服务中心通过摸索,建立了“双网格长”、“双向管理”、“多部门联席会商”、“社会各界参与服务”四项机制,形成了全覆盖、多维度、同参与的服务管理态势。

一是“双网格长”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安排了7名热心公益的少数民族群众为网格长,与原有的由社区干部密切配合。建立社区工作生活微信群,形成了“共听民意、共访民情、共商民事、共解民忧”的联合管理模式。特别是通过发挥少数民族网格长的纽带作用,把服务管理延伸到了每一位少数民族群众,整体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双向管理”机制提升精准服务。少数民族输出集中地政府派驻工作人员在中心办公,实现了原籍地与居住地联合、服务管理无缝对接,将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管理纳入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对少数民族情况做到来源地明、民族成份明、居住地明、从事职业明等,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生活动态实时关注、困难需求及时解决。

三是“多部门联席会商”增强为民办实事能力。中心联合民宗局,邀请区民政、教育、市场监督管理、卫健、环保及城管等政府职能部门,定期召开“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联席会议,把平时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和困难逐一分析研判,找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逐项解决落实,切实推动了各族群众的诉求“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项项有结果”,做到“小事马上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协商办”,打开为民服务的新通道。

四是“社会各界参与”拓展服务面。各级人大、政协等部门领导多次到中心看望慰问少数民族群众,辐射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当地生活。

打造“五个站”,奏响融合发展和谐曲

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两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把少数民族服务中心打造成“五个站”,通过为民办实事、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大大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发展。

一是成为党的政策“宣讲站”。中心成立临时党支部,开设“石榴籽课堂”,每周坚持做到“三讲两学一唱”,即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民族政策,宣讲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宣讲法律法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就业技能;唱红色歌曲升国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通过这些活动,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发展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二是成为办实事的“服务站”。推出就业、就学、医疗、社保等便民举措20余条,使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均等化待遇。据统计,仅2021年,为少数民族群众租住住房100多次、寻找工作租赁摊位30起、子女上学20起,协调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筹措助学基金1万余元,帮助家庭困难群众5名。

三是成为知识技能的“充电站”。聘请辖区辰山小学老师,定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并举办了法律法规、就业技能、安全防范知识等各类培训、讲座共计15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3500余人次。

四是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站”。成立相关各方组成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派驻公益律师进驻中心提供免费咨询,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五是成为民族融合的“交流站”。中心利用传统节日,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组织举办“歌声献给党·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民族书画摄影展、邻里节、百家宴、民族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中心还主动到周边县区与各族群众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解互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少数民族群众组织抗疫志愿者小分队积极协助社区工作,自费慰问抗疫一线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在抗疫物资最紧张的时候中心想尽办法筹集物资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防疫、复工。通过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各民族间感情越来越深厚,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从“被动”到“主动”,从“配合”到“参与”,从“你们”到“我们”的行为和角色转变,主动参与社会公益和建设。“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中心已成为各民族群众交融汇聚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