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里走出来的致富路

日期:2021-04-12  来源:江西省抚州市民宗局   字号:[ ]

江西抚州市金竹畲族乡严杭村地处大山深处,距离县城59.4余公里,因交通不便、地势偏僻,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一直被称为“金竹的大西部”。

为了帮助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邓国凌带领村两委经过多处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发展兰花种植产业。严杭村民都把兰花叫成“兰花草”,原来山上到处都是,称为“草”就是觉得不值钱!所以当时搞兰花种植产业,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支持,邓国凌顶着争议说服大家同意发展种植兰花产业。项目有了,但是专业人才没有,邓国凌前往福建漳州,再三劝说专门从事兰花种植管理工作的发小邓家林,终于说服其同意返乡创业。基地筹建时,建大棚的材料拉来了,但钱还没着落,供应商要把材料拉走,为避免错过种植季节,邓国凌心一狠,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款20万,才渡过难关。

严杭兰韵兰花基地采取“党支部+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一是在基地创建中,突出村党支部主导地位。也就是村党支部建好兰花基地。刚开始村民不相信村集体的经营管理能力,没有看到效果不会入股。只能发挥村党支部政治领导、政策引导等优势,由村党支部创办基地,搭好产业发展的舞台,并发挥党员示范效应的优势,带动群众加入合作社。二是在经营管理上,突出合作社的市场化管理。基地建成后,转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村集体以基地建设投入在合作社占股。村党支部相应移交管理权和经营权,合作社则按照章程和制度独立开展生产经营,但必须定期向村党支部和社员通报经营情况和业绩完成情况,村党支部和社员可以根据经营情况调整合作社管理人员。三是在利益分配上,突出村集体和贫困户主导地位。村集体通过在合作社的股权收益,可以持续性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发展产业和精准帮扶的造血功能;充分利用产业发展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贫困户采取办理财政贴息产业信贷,将信贷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经过邓国凌带领全村几年的奋斗,目前兰花产业基地占地16亩,建有标准化温控大棚2个、普通大棚3个,种植本地普通国兰品种6亩、大众兰花品种6亩、高档兰花精品4亩,并拥有独立注册商标,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产品销往广东、福建等地。发展兰花产业带动全村54户参与,其中包括当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以合作社的“大手”牵贫困户的“小手”,让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受益,实现抱团脱贫致富。2019年,基地产值达246万元,入股贫困户除基地务工收入外还享有户均分红3000余元,2020年,贫困户已分红27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靠着基地分红达11.07万余元。

邓国凌充分利用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产业宣传、产业带动的覆盖面,吸引更多群众自发参与到新兴产业发展中来。他本人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美好新生活新起点”,围绕乡村振兴的目标,邓国凌正在无怨无悔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在再接再厉的信念中书写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