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30  来源:null   字号:[ ]

 ——读顾桃《忧伤的驯鹿国》有感

◎中国民族博物馆  李丹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园,迈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如果说有一本书让我在人生的这个重要转折点获得过巨大的力量和启迪,那一定非顾桃先生所著《忧伤的驯鹿国》莫属了。这本书是顾桃2005年至2011年间在鄂温克族的猎民乡——敖鲁古雅拍摄纪录片的日记,2013年出版以来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它讲述了在敖鲁古雅森林里,由于驯鹿无法适应现代圈养生活,使鹿鄂温克人为了民族文化的存续,带着驯鹿重返森林,过着不再狩猎的“猎民”生活的故事。是一部具有记录性质的文学作品。书里,顾桃使用了镜头化的,诗意而简洁的语言,真实地配上精心拍摄的图片、绘画,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着他正感受的一切:“猎民们”无法排解的忧伤,他们的快乐,他们坚守的信念,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最重要的真诚。

  2015年的4月,因为中国民族博物馆举办的“首届民族题材纪录片回顾展”的契机,我认识了顾桃先生。那时的他在所有人眼里,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独立纪录片导演,留着披肩的长发,戴一顶翻沿的牛仔帽,高大魁梧,看上去让人望而生畏。几番交谈下来,我却发现,这个看似剽悍威武的北方汉子,竟有那么温暖的语言和柔软的内心。

  顾桃的父亲顾德清曾在80年代,就用照片完整地记录过鄂温克猎民的狩猎文化。也许是自然而然地子承父业,也许是骨子里对故乡,对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一种亲近与归属感,2005年,漂泊在外多年,以摄影为生的顾桃毅然扛起摄像机,回到了父亲曾经留下过沉重脚印的地方——敖鲁古雅。他以一种特殊的身份进入这片森林,与使鹿鄂温克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猎民”最真实的一面。顾桃记录下着留给他强烈生命印象的每个人,他们都深嵌在白雪茫茫的大兴安岭密林中。我跟随着他的脚步、他的镜头,看到了淹没在宏大背景中的动人细节,看到鄂温克人对驯鹿细心的守护,感受到信念的力量,一种对生活和人性更为宽厚的理解,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灵魂的共鸣。

  在顾桃的这部纪实作品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目的技巧,他只是忠实地记录了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最平常的生活,流露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雨果在假期回到了森林里,柳霞和维佳各自拥有了爱情,初生的驯鹿快乐地奔跑在森林中……猎民酒后失控的暴力也同样被记录下来——似乎在面对眼前正在发生与消逝的一切时,除了对画面的定格,顾桃再也没有任何选择,也没有时间去做任何选择。他只是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古老民族最后的记忆。

  顾桃常拜访的玛利亚·索猎民点是敖鲁古雅最大的,约有300头驯鹿,已经比几十年前少了一半。被称为“最后的酋长”的玛利亚·索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她就像森林里的一颗老树,平静地没有多余的言语,沧桑遒劲地立在那里,她的精神结构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驯鹿和族人是她生活的全部,她选择带领他们回到大兴安岭里,与大山、森林、驯鹿为伴。在这片森林里还有一些具有非凡想象力与诗意的人,柳霞是异常坚强和勇敢的,她的身世十分复杂,但她热爱生活,幽默乐观,爱唱歌爱跳舞。她勇敢地追求爱情,最终如愿以偿。维佳可以说是顾桃镜头下的最佳男主角了,曾在大学里学习画画,只一年时间就选择回到森林里。他是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家和诗人,写有关敖鲁古雅的诗,画有关敖鲁古雅的画,在大山里讨论莫迪里阿尼和德国表现主义,得到了诗人席慕蓉的赏识。何协是玛利亚·索唯一在世的儿子,他并不擅长表达,最多只是吹起口琴表达自己的悲伤。然而,何协是猎民中真正的领袖人物,勤劳勇敢。他总是往返于山上与山下之间,承担着使鹿鄂温克的一切重任。有他在,所有人都会觉得安心。在顾桃的镜头和笔下,还有迟暮的英雄——安道老人、勇敢的毛谢,以及同样拥有艺术天分和民族自尊心,但被孩子酗酒问题困扰的老芭姨。他们选择了森林和驯鹿,用尽所有力量驻守着这片家园,是他们的坚强守护,让我们看到天地间这样一群纯净的生灵,看到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中一个个强悍的生命,也认识了中国最后的驯鹿文化。

  对信念的坚守,在使鹿鄂温克人身上产生着巨大的力量。顾桃则用尽了十年心血,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终得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切。然而他在职业生涯之初,也遭遇过现实的困顿,久久迷茫不能自拔,直至找寻到梦想的方向。这一路上的艰难跋涉,让他一步步靠近期待的自己,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了一位可敬的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践行者。

  回首曾经在北京流浪漂泊的日子,顾桃住在地下室里,没有固定的职业,靠给人画油画、拍照片争取微薄的收入,但他对生活充满了他所理解的那种热爱,他从那种艰难里找到一种心之所向的美好,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如何坚持。顾桃曾说,一踏上敖鲁古雅的土地,就意识到这里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地方,这里有他真正想要做的事情。然而,当真正站到使鹿鄂温克人中间时,他才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巨大隔阂。纪录片拍摄工作的开始也并没有想象中顺利。甚至期初,顾桃连去山上猎民点的资格都无法获得。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凭着真诚与坚持,顾桃慢慢赢得了猎民的信任与好感,与他们同吃同住,一边参与猎民的劳动,一边拍摄他们的生活。从2005年到2011年,顾桃已经不记得去过多少次敖鲁古雅,与许多猎民早已成为亲密的朋友与家人。猎民们也逐渐习惯了摄像机的存在,他们最真实的喜悦、悲伤被完整地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来,并一次次地震撼着顾桃的心灵。

  如今,顾桃仍致力于拍摄包括使鹿鄂温克人在内的北方少数民族生活的纪录片,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他有了更加笃定的规划。而此时的我刚刚走出知识的象牙塔,走上了一条自己期待许久的道路。

  2015年7月,在顾桃离开敖鲁古雅两年后,我因为展览策划的需要,开始重新去认识记忆里大山深处的这群人:他们的快乐、他们的忧伤、他们的坚守和对未来的希望。我将这一切化为展览的语言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表达,希望为所有人打开一扇了解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窗户,也第一次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了任重而道远的切肤之感。这一年来工作的种种,收获与挑战诸多,我有机会去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接触到一些少数民族同胞和民族工作者,也开始一点一滴去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期间的收获与不易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民族文化的脆弱性,博物馆的价值和所肩负的使命,也让我不时问自己:“我为什么来到这里,我想要为它做些什么?”

  比照曾经在校园里云淡风轻的日子,如今的我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那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海峡两岸近70座博物馆后的选择。而今,这份选择在我心中已经深植为一份责任,有了它,我便无所畏惧。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冀人人都有,可是,当实现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艰辛,迎面扑来,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是执着于理想,不忘初心,还是茫然不知所措,放声痛哭呢?我们的梦想,我们的选择,既需要守护和捍卫,更需要在守护和捍卫的过程中,在追逐的道路上勤勉的做好本职工作,一点一滴的构筑起生命大厦。也许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那么大的变革,仅仅是一点小的转变。从学校到工作,从被照顾到需要独当一面;从犹豫徘徊到内心确定。那么,请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脚下的路。从象牙塔到尘世间,重拾点点滴滴的喜悦与快乐,与时间为伴,一步步走向期待的自己。

  又是春色满园关不住,又是人间四月芳菲天。或许你像我一样刚刚走出象牙塔,或许你即将走出象牙塔,或许你漂泊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或许你走到了职业生涯的进阶或转折点。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会经历很多事:机会或者挑战,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趣或者无趣。我们能做也需要去做的是选择并坚持,成为期待的自己。

  讲到这里,我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时间就这样在宁静而恍惚的酒气里流淌。不做活的玛利亚·索一如既往地坐在帐篷门边安然地嗑着瓜子,小鸟就在她的手心里悠然地挑着饱满的大瓤瓜子,再飞速地上树啄食。柳霞开心地拥抱着她的恋人小马哥,嘴里念叨着:雨果是喜温,雨果是太阳。维佳悠了两杯酒后,思想的光芒开始绽放,大谈先锋艺术、音乐和政治。老芭姨平静地看着她的一双儿女。何协吹起了口琴,他握着口琴的宽厚的手掌里依然淌出悠长而伤感的音符。安道孤独地拨弄着火苗,仿佛又想起了他失去的孩子毛谢,而在不远处,有一个人,高大魁梧、长发垂肩,拿着摄影机轻轻走向了驯鹿。自然与和谐就在这充满美丽的世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