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非遗+文旅”示范区促“三交”
田静委员:旅游产品开发期待更多“非遗+”

日期:2024/03/13  来源:民族团结促进司   字号:[ ]

走进云南省建水县“陶茶居田记窑”,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让人气静神闲,琳琅满目的紫陶作品让游客应接不暇,门店主人田静热情地为各族游客讲解紫陶烧制技艺和传统文化知识。

建水是云南边陲一座色彩斑斓、钟灵毓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汉文化与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碰撞,使得建水紫陶在窑开遍地的中华大地独树一帜。

“多年来,建水紫陶兼容并蓄,绵延发展,其工艺兼具古滇国青铜文化和云南少数民族特色。”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建水紫陶技能传习中心理事长田静的手制陶壶别具一格。十多年来,她一直在为保护、传承、利用建水紫陶而努力,还成立了紫陶技能传习中心,吸引了各族游客学习紫陶烧制技艺,了解当地传统文化。

“一窑炉火映千年,紫陶之都焕新颜。”如今,建水县打造了紫陶文化产业园,吸引了众多商家和手工艺人入驻,五湖四海的游客在紫陶街不仅能“淘”到心仪的产品,还能亲自动手制作,切身体会紫陶的独特魅力。

田静说,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非遗。“傈僳族民歌、傣剧、建水花灯……许多非遗都彰显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魅力。”

田静表示,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非遗活态传承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还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彰显出民族的美学追求,将少数民族非遗充分融入文旅,不仅能为非遗活态传承增添内生动力,也能深化游客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去年全国两会,田静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培养的提案。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保护传承,社会对非遗传承人和非遗文化更加关注,田静更坚定了继续在非遗传承保护路上前行的信心。经过走访各地非遗传承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今年全国两会,她将继续关注非遗传承保护,提出高质量推进生产性保护,促进非遗合理转化利用的建议。

“非遗对于促进文旅消费、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传承非遗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当代生活紧密连接,赋予时代价值。”田静建议,要探索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加强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与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打造非遗特色文旅融合示范区,以开发“非遗+研学”“非遗+定制”等特色旅游产品、推出非遗主题旅游路线等形式,进一步以点带面,推动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4两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