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清代官印,讲述了西双版纳的前尘往事|读展

日期:2023/08/10  来源:   字号:[ ]

  我国印玺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秦统一六国以后,制定了较完整的官印制度,印玺成为王朝授官任职和各级官吏行使职权的重要凭证。此后,无论是大一统时期的中原王朝还是对峙、分立时期的各民族政权,都会沿袭使用官印的传统。

  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一统”单元《授印有制》展区,展出的一枚由汉、满、傣三种文字制作的清代官印,是改土归流之后清朝道光皇帝颁赐给车里宣慰使的官印,体现了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边疆地区对清中央政府和国家的拥护,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物证。

  近日,“道中华”就此话题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南边疆研究室主任吕文利。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大一统”单元《授印有制》展区。


车里宣慰司印信

  官印边长8.4厘米,通高12.1厘米,印面呈长方形,圆柱形钮,铜质,重1700克。印身刻有汉字“清道光十五年正月”“道字一千二百五号”“礼部造”等文字。

  明朝在中国西南边疆和中南半岛设置三宣六慰,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和老挝宣慰司。清代又在明制的基础上稍加损益。

  “车里”也写作“彻里”“撤里”,在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先秦时属“西南夷”范围,秦汉为滇越地域,两汉先后是益州郡、永昌郡属地,唐宋属南诏、大理国管辖。元朝设彻(车)里路军民总管府,明清为车里宣慰使司。1570年,车里宣慰使刀应勋将其辖区划分为12个行政单位,称为十二版纳。

车里宣慰使,傣语称“召片领”(意为“广大土地之主”),是西双版纳的最高领主和统治者。其历史源远流长,从1384年第一位车里宣慰使算起,共传袭41世,一直存续到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留存时间最长久的宣慰级土司。

宣慰官印是朝廷授予土司权力的凭证,是土司“统摄”其部属的权力象征,故朝廷和土司对此都极为重视。

中央王朝给车里土司颁发官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从1160年宋朝赐予“虎头金印”起,到元明清时期宣慰使司印,历代都赐有印信。

清代官印内容和形式多随明制,左右两侧多铸有制造年月、编号,目的是为了登记存案、备查。印背一般除用汉字刻印文及“礼部造”字样外,另外还增刻同一内容的满文,甚至还有民族文字。这枚道光年间颁发的车里宣慰司铜印,就是由汉、满、傣三种文字组成。

(文字内容由民族文化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