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夯实“五大基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2023-05-24  来源:四川省乐山市民宗委   字号:[ ]

近年来,乐山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夯实“五大基础”,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强化党对民族工作领导,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高位推动。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纳入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及各级党校、干部行政学院培训计划。及时召开市委民族工作会议暨全市宗教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推进新时代我市民族工作。二是制定政策。先后出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乐山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性文件。指导峨边、马边彝族自治县制定《自治条例》,完善24个配套法规。落实《推进小凉山彝区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3条重点工作措施》。把民族工作纳入政治考察、巡察工作、政绩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等考核考评。三是强化保障。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机构改革单设市民族宗教委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三个区县单设民宗局,8个散杂居区县统战部门均配备民宗局局长和副局长,县乡村健全三级民族工作网络。

二、推进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一是立足本地文化内涵,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和深化“践行十爱·德耀嘉州”主题实践活动,在乡镇、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开展一系列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市级各媒体发展壮大民族团结进步的网上舆论阵地,切实增强全市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感。二是突出青少年教育主阵地作用。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深化“一村一幼”、“学前学普”行动,上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今年全市“同运动·一家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扎实,被人民日报、光明网等二十多家媒体报道。三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马边彝族自治县《千年彝叹》音乐舞台剧、峨边彝族自治县 “美神·甘嫫阿妞”、金口河区非遗项目“三雄夺魁”展演获得了广泛赞誉,各地通过深入挖掘民俗传统文化和创作本地特色的文旅作品,进一步厚植了各族群众家国情怀、家园意识、家人心理。

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物质基础

一是民族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十四五”以来,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项目投入,其中农、林、水项目9个,社会事业类项目13个。2022年,小凉山地区3个重点帮扶县编制了五年巩固衔接规划,计划实施9大类2348个巩固衔接项目。二是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日趋夯实。民族地区高速公路通达,区域内外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成昆铁路复线、峨汉高速、仁沐新高速、乐西高速全部建成通车,普通公路里程达到3784 公里,切实消除民族地区交通瓶颈。三是农业基础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十三五”以来,实施土地整治项目8个,规模达7.2万余亩,完成22个场镇的提升工程建设。水电、磷矿、硅石等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民族地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旅游业在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

四、推动交往交流交融, 夯实社会基础

一是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扎实推进镇村“两项改革”,实施社区建制调整和社区治理优化,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了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二是扎实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成立“服务工作站”,打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示范点,落实“一站三员三化”工作法,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三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七进+”活动,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在县区、机关、学校、企业等树标立杆,形成全域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和争当模范个人的良好氛围。

五、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水平, 夯实法治基础

一是扎实推进法治建设。组建5个小凉山“同心•法律”服务工作站,建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德古调解员、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4支普法队伍,落实市直属律师事务所对口服务彝区制度,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推进法治新寨、彝汉双语法治夜校等建设,打造“普法阿依”法治宣教品牌。二是倡导培塑文明新风。坚持移风易俗从娃娃抓起,依托“一村一幼”“学前学普”等载体,立足会汉语、改陋习、懂礼貌等目标,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三是深入开展“双高”治理。制发《乐山市深化民政领域移风易俗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清单》,全覆盖指导村(社区)将“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健全“红黑榜”制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动民族地区移风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