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教师成果《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日期:2022/12/06  来源:   字号:[ ]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学校杨翰卿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哲学关系的历史发展研究》成功入选。该成果以深入发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优秀传统思想资源为基本宗旨,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和深刻社会实践意义。

该成果在全国学界首次提出“中国少数民族儒学”概念,并形成“一个概念”“二个维度”“三种形态”“六个层面”即“一、二、三、六”的研究架构和理论模式,得到全国社科规划和专家学者高度认同、肯定和推许。中国少数民族儒学是指以我国历史上诸少数民族思想观念为主体,以儒学与各少数民族哲学文化相结合为重要观念构成,发育成长起来的一种独特的儒学文化。表现在我国南方西南少数民族哲学文化中的“释儒”观念、主要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密切结合所构成的政治化实用儒学、我国西部西北少数民族哲学文化中的“伊儒”之学等。释儒和融体现在我国部分少数民族所信仰之佛教的思想与儒学和会相融;历史上的藏族社会形成了苯教文化的基础和传统,接纳了佛教,引入了儒学,出现了苯、佛、儒多元文化汇合激荡的精神面貌。汉代大儒董仲舒哲学思想影响到我国岭南的广西壮族社会;彝族的传统哲学观念,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天人儒学在有机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方法上的类比推理,具有共同的观念特质或思维特色。董仲舒“素养士”的思想,传播影响到西夏,成为以党项羌族为主体的西夏社会确立儒学、进行儒学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思想依据。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思想观念的交融会通、和谐发展,是中华各民族团结凝聚、多元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的精神力量和观念资源。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设立。旨在集中推出代表现阶段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成果,充分展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更好地发挥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优良学风打造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