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龙春林教授团队在石蒜属植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日期:2022/10/26  来源:   字号:[ ]

花开不见叶,叶生不见花,这种花叶不相见的独特属性,使得石蒜属(Lycoris Herb.)植物生来就自带一种忧郁神秘的气质。文学作品中的“彼岸花”以及佛教意义中的“曼珠沙华”,是这个属的家长,即红花石蒜(石蒜,Lycoris radiata)。

石蒜属植物全球分布有 20 余种,大多数为中国特有,我国分布有 15 种及 1 个变种,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华中、西南等 16 个省区,其中以江苏省种类最多,约 13 种。

在我国,石蒜属植物是重要的传统药用植物,《图经本草》记载其具有敷贴肿毒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其可用于治疗痈疮、水肿及咽喉肿痈等症;此外,还有记载其外用具有痈疮疖肿、风湿关节痛、淋巴结核以及蛇虫咬伤等。鳞茎作为其药用部位,在民间常用于捣烂外敷,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水肿、疖肿、疔疮以及蛇虫咬伤等疾病。

现代研究表明石蒜属植物富含生物碱,且此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细胞毒、抗疟疾、抗病毒以及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等活性。加兰他敏是石蒜鳞茎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因在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等方面效果显著,而成为研究热点。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植物学创新团队早在 2012 年就开展了石蒜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先后在江苏、浙江等石蒜属植物集中分布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与民族植物学调查。近期,龙春林教授团队与美国罗格斯大学Rong Di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Edward J. Kennelly教授合作,通过构建民族植物学、代谢组学、药理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我国石蒜属 12 种植物资源进行生物碱类化合物初步鉴定,探讨种内及种间化学成分差异性,结合转基因秀丽线虫模型 CL2355 研究 12 个种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科学合理地评价石蒜属植物相关传统知识和潜在药用价值,为石蒜属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利于石蒜属植物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同时对于发现新石蒜属资源具有参考意义。

该研究成果以“Amaryllidaceae alkaloids from Lycoris suppress amyloid β-induced neurodegeneration in transgenic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L2355”为题,在SCI期刊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IF: 6.449,中国科学院农林科学大类I区Top)上发表,文章链接为: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0926-6690(22)01281-X。民族生态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洪利亚、纪圆圆为共同第一作者,龙春林教授与美国纽约城市大学  Edward J. Kennelly 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 Rong Di 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央民族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1143001 & 31870316)、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1506390024 & 201906390021)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