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红色旅游

日期:2022/10/27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近年来,红色旅游热度逐年攀升。来自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的份额维持在11%以上。

  红色旅游在国家宏大叙事体系、思想教育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实践。红色旅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在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红色旅游开发水平不断提升,民族地区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丰富的红色资源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基础

  早在2004年,国务院就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此后,国务院持续颁布《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部署,民族地区建设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等一批重点红色旅游区,重点配套了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要继续推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鼓励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创意产品开发,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等,提高红色旅游发展质量。

  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革命纪念地为依托,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足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自中宣部1997年向社会公布了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以来,截至2021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总数达到585个,其中有许多分布在民族地区。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在省区、地市和县级层面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先后命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0多个,含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文化遗址等类型。要发挥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激发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红色旅游产业带动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在整体规划、资源配置、产品开发、市场化运营、科技投入和产业融合等方面都有了极大提升,着力建设红色旅游配套交通体系、资源保护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和产业运作体系,以重点景区为核心,以点带面,拉动沿线及周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在发展模式上,很多民族地区把发展红色旅游与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型旅游产品,吸引力和感染力显著提升。

  民族地区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整合各方面资源,鼓励各族群众参与餐饮、住宿、特色产品销售等经营服务,结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开发旅游纪念品,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发展红色旅游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要进一步把红色旅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增强政治性、教育性、参与性。

  讲好红色故事,增进“五个认同”

  民族地区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以景观烘托、演出叙事、产品展示等方式呈现红色文化,能够使游客在游览中体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把所见所感内化为思想认识,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红色旅游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游客在红色景区景点参观游览的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更深刻地认识民族地区在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与全国一道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进而唤醒集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升华爱国情感。如,贵州一些地方培训长征沿线的群众担任徒步旅游向导,为游客讲解长征路上“军民一家亲”的故事,介绍当地历史文化和发展情况。当地群众的鲜活讲述,打破了“博物馆+讲解员”的传统模式,有效地融合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受到游客欢迎,极大增强了当地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达到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