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搭建“四个平台”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提质增效

日期:2023/12/12  来源:山东省民宗委   字号:[ ]

今年以来,山东省因地制宜搭建“四个平台”,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不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依托“协调小组+重点事项”,搭建“共事”机制平台。坚持高位推动,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一是健全完善协调机制。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三项计划”意见的具体措施,印发《“三项计划”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制度》,细化山东省“三项计划”协调小组联络表,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建立相关工作机制。二是凝聚部门工作合力。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座谈交流,推动将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相关工作纳入年度山东省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山东省民族宗教委兼职委员单位2023年工作要点。三是创新建立项目矩阵。印发《关于建立山东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项目备案库的通知》,明确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有关项目入库类别、原则、程序等内容,广泛征集备案项目,夯实全面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实施工作基础。四是畅通宣传引导渠道。组织召开全省“三项计划”工作推进视频会,围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等实施情况开展经验交流、工作研讨。办好省“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专栏,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

二、布局“传统阵地+宣教基地”,搭建“共学”成长平台。以青少年“筑基”工程为抓手,组织全省各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团课、主题班会等活动,建设民族文化亭廊、主题走廊、文化展厅等,深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通大中小幼各学段,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各类基地平台的作用,借助儒家文化资源优势,为各族青少年搭建集展示、体验、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化实践平台。淄博市选取3所学校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试点,枣庄市确定“筑基”工程首批全学段试点学校20所;临沂市打造青少年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4处;德州市建成各族青少年同心交流基地8处,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引领作用,定期召开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工作研讨会;东营市、济宁市鱼台县等地结合寒暑假社会实践工作,设置专项实习实践岗位,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大学生岗前“必修课”。

三、创新“线上交流+线下旅游”,搭建“共乐”交流平台。各级统战、教育、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将职能任务和系统资源有效结合,组织开展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一是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支教助学和受援地跟岗教师作用,组织东西部两地学生开展共读一本书、共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等活动。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在新疆16个边疆乡村,打造艺术扶贫、乡村振兴“美润昆仑”项目,助力南疆乡村美育建设。济南、枣庄、东营、潍坊、菏泽等地组织中小学开展书信手拉手、夏令营、网络云交流等系列活动,定期互通书信、视频交流。二是发挥系统主渠道作用。烟台市组织各族青年赴云南、西藏、内蒙古等地学习考察,开展交流活动。淄博、临沂等地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行教育实践活动,让各族青少年在实践中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三是发挥网络主媒介作用。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网络交流和群众联谊活动,加强互联网平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德州市邀请网红主播以直播形式带领各族学生和家长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累计观看人数超10万人,点赞量超123万。

四、立足“东西协作+统战格局”,搭建“共建”结对平台。依托对口支援和东西部协作机制,强化对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政策支持。济南、聊城、临沂等地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持续加强青海班、西藏班、新疆班教师专业素质和队伍建设。东营市各级学校先后与疏勒、酉阳等地100余所学校结对共建,济宁实验中学、育才中学等与英吉沙县中学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临沂市明确2023年对口支援海晏工作重点事项,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与刚察县教育局签订帮扶协议、与重庆彭水签订合作备忘录,实现优势资源共建共享。淄博市翗翗助学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公益支教课程开展“逐梦计划”乡村娃美育双师课堂、“文化润心·诗舞润疆”等公益项目。枣庄市累计选派8批1640名师生赴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实习支教和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潍坊发挥现代农业产业优势,组织开展民族地区青年科技工作者参观考察活动、“五大工程”助推民族融合等帮扶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