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省(区、市)23州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会议在云南楚雄召开

日期:2023/10/17  来源:云南省民宗委 贵州省民宗委  字号:[ ]

10月12日,13省(区、市)23州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会议在云南楚雄州召开。会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打造合作共赢、平台共享、情感共融的“互嵌式”协作新模式,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全方位嵌入。会议展示云南积极践行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新模式路径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推动云南企业加大面向民族地区招收务工人员力度,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在云南走深走实。

会议指出,楚雄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把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区域合作作为互嵌式发展有效路径,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聚焦目标任务,深化互嵌共融,强化机制保障,建强平台载体,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着力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会议要求,一是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要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积极服务中心大局。二是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党委统筹、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自愿、属地管理、协同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三是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要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持续用力,推动云南省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就业创业双向流动更为频繁、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会议签署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议及其他单项协议,一是由江苏省南京市民宗局、湖北省恩施州民宗委、云南省楚雄州民宗委签约代表签署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二是由昆明市呈贡区碧潭社区、迪庆州维西县永宁社区、楚雄州楚雄市彝人古镇社区签约代表签署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社区协作框架协议;三是由楚雄技师学院、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鼎盛石化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会议倡议,一是彰显一个“合”字,推动协作机制共建。要建立常态化会议协商机制,由各方轮流组织,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总结交流落实互嵌式发展计划的成效和经验,协商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协作事项落地见效。要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系机制,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矛盾联调等方面经常性开展双方或多方沟通联系,及时通报重要信息、重要情况,要加强东西部之间的就业信息服务,定期交换求职需求清单和岗位供给清单,进一步深化双向就业创业。要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联动开展调研、观摩、互鉴等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性交流联谊活动,增进不同地区各族群众的情感联系。二是彰显一个“效”字,推动平台抓手共享。要进一步用好东西协作和对口帮扶机制,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援,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东西部双向就业创业为牵引,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要进一步发挥好“三项计划”的平台作用,利用“团结进步同心营”活动以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各族青少年交流基地,不断拓展各族青少年交流的范围和规模,依托各地精品旅游线路,加大联盟成员旅游资源相互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各地各族群众共享的节庆品牌,实现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要进一步利用好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的载体作用,加强各种联盟之间的相互联动,形成互为支撑、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三是彰显一个“新”字,推动示范典型共塑。要树立创新思维,协作各方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在产业和劳务合作、劳动力技能培训、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互嵌式社区打造等方面深化实践探索,努力形成一批可以复制推广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模式、新经验。要打造示范典型,在就业服务站点设立、职业技校增加招收民族地区学生、提供有助于互嵌式发展的就业岗位和工作环境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要利用好政策机遇,打造一批示范城市、企业、院校、就业服务站等,深入挖掘和选树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互嵌式发展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互嵌式发展计划扩面提质。四是彰显一个“导”字,推动宣传教育共促。要共同推进宣传工作,通过共同开展主题宣传报道、开设相关专栏、拍摄主题宣传片、开办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互嵌互融、亲如一家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要共同做好教育培训,充分发挥东中西部各地区的自身优势、各部门的行业特点,广泛组织开展跨区域、跨行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同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普通话”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各族群众树牢“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