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业务专题 >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专题 > 工作动态
云南昭通聚焦“五个好”谋划建立一批“三项计划”实践基地
日期:2023/03/27 来源:云南省民宗委 字号:[ 大 中 小 ]
为创新推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实践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昭通市聚焦“五个好”谋划建立一批“三项计划”实践基地。
一是主题主线聚焦好。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实践活动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跑偏、不走样、不变味,通过基地建设、活动开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二是规划布局呈现好。有完整的配套设施、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的组织实践体系。能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积极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实践活动,做到教育实践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讲解服务效果好。有一支高素质的现场讲解和志愿服务队伍,能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多样的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液、注入灵魂,在有“形”中感染人、有“感”中凝聚人、有“效”中带动人。四是活动平台载体好。依托自身优势、特色资源,能结合各类交流活动创新形式和载体,年内举办各类交流活动不少于一次,能利用活动载体深入、持久、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促进“教育”与“实践”两大体系同频共振、同向发展。五是示范作用发挥好。注重成果展示和成效转化,通过精心部署、重点打造,能成为各族青少年交流实践教育的主阵地、各族群众互嵌交融的大平台、旅游促“三交”的加油站,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
昭通市在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推荐申报的基础上,围绕贯彻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践基地等领域建立一批“石榴红同心营”;围绕贯彻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重点在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搬迁安置点、劳动力转移服务单位等领域建立一批“石榴红家园”;围绕贯彻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重点在全市4A级景区建立一批“石榴红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