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专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日期:2021/08/27  来源:中国民族   字号:[ ]

记者:作为国家民委委员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着力推动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请您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实际,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会。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对于做好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家民委委员单位,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坚持部党组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强化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多次召开党组会,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标对表,确保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走偏不变样。党组同志带头多次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研,推进重点工作落实。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的作用,分别与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签署部区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援藏工作会、产业合作论坛、产业博览会、产业转移对接活动等机制和平台,全力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民族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保障,以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不断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支持产业创新发展,加大工业发展支持力度,服务民族地区发展大局。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推进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取得了怎样的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培育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行业优势,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通创新,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组织产业对接活动,引导民族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实施制造业专项贷款,2020年以来已为民族地区项目发放贷款超过25亿元;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民族地区补助资金43.4亿元、安排项目219个;批复5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遴选8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认定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支持32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50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支持25个项目入选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普及推广,支持符合条件的贯标企业654家;遴选22个项目入选工业互联网试点,接入企业节点数量达到377个,累计标识注册量突破2亿;支持20家光伏企业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公告名单;重点培育289家绿色工厂、44个绿色园区、14条绿色供应链管理单位,开发192种绿色设计产品,多措并举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民族地区产业融通创新发展。部内资源持续向民族地区倾斜,支持内蒙古组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指导云南等地区围绕尾气环保后处理、心脑血管小分子药物等特色优势领域建设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125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打造19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安排23个工业强基工程项目,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实现突破,民族地区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促进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推动民族地区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遴选3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87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1家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联合财政部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给予民族地区11.94亿元资金支持,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自2014年以来,民族地区已连续参加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累计参展参会企业超过1700家,助力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强化民族地区人才建设。2014年以来,与民族地区开展干部交流,共选派87名部系统干部、接收34名地方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举办装备制造、新材料、智能制造、节能减排、大数据、5G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民族地区近900人参加培训;充分发挥部属高校作用,开展教育科技帮扶和人才培训,在民族地区招收本科生7500余人、少数民族预科生2597人、西藏班617人、新疆班730人,有效提升民族地区人才支撑能力。

记者:2019年5月,云南首个5G电话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拨出,独龙族实现信息化“一跃千年”梦想,成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享受均等化信息服务的生动例证。那么,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如何持续提升民族地区网络能力、创新推进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系列部署,明确要求到2020年实现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的重要指示,联合财政部创建了“中央资金引导、地方协调支持、企业主体推进”的电信普遍服务新机制,先后组织实施七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不断缩小数字鸿沟。

通信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高。2015年以来,支持民族地区3.9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和2.69万个农村4G基站建设,推动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达到99%。其中,西藏光纤宽带通达率从4%提升至99%、4G通达率从0提升到99%,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4年以来,在民族地区设置11个国际通信信道出入口局、7个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和3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数十条跨境陆缆系统,打通与东亚、西亚、欧洲等方向的信息通道,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

5G网络建设明显提速。全力推进5G网络建设,支持电信企业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做好网络规划,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5G的支持力度,出台和落实降低5G用电成本等支持政策。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超过81.9万个。其中,五个自治区5G基站超过4万个,实现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85%以上县城、20%以上乡镇开通了5G网络。

信息化应用加快推广。联合原国务院扶贫办支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降费,惠及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贫困群众超过1200万户,其中700万户享受5折及以下优惠。联合教育部开展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实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含教学点)100%宽带通达,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力保障了学生“停课不停学”。推动发布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国家标准124项,孵化一批少数民族语音文字识别和翻译软件,建设少数民族语言网站1871个。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宽带网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不少像独龙族这样的人口较少民族实现了信息化“一跃千年”梦想,和全国人民同步迈入4G、5G时代。

记者: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方面,请问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民族地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力推动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民族地区实施“十四五”规划,适时修订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引导合理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指导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质量提升;深化部省合作,做好相关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传统工业企业实施绿色改造,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当地工业绿色发展;继续做好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推动民族地区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

持续提升民族地区信息化水平。深化电信普遍服务,以4G基站补盲建设为主,进一步夯实宽带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千兆光纤、5G向有条件有需求的民族地区优先覆盖,助力民族地区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加快骨干直连点、交换中心建设,做好网间流量优化工作,提升民族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持续推动国际通信出入口和国际互联网数据通道建设,支持跨境光缆建设,推动民族地区电信网络互联互通;引导民族地区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数字经济水平。

着力强化民族地区发展人才支撑。持续开展与民族地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指导部属高校增加少数民族学生招生计划,开展结对共建、支教等活动,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聚焦民族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技术、技能、管理等专业人才培训,持续提升人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