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榜样 诠释民族团结“湖南现象”

日期:2019/09/26  来源:null  字号:[ ]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遍地开花,硕果累累,媒体屡屡推介民族团结“湖南现象”,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全国民族工作学湖南赶湖北”的盛况。时光流逝,在潇湘大地,始终有无数人默默地为湖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添光彩。

用忠诚和热爱做好民族工作

凤凰县地处湖南省西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全县总人口43万,由苗、汉、土家、回等28个民族组成,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传统的山区农业县、民族工作重点县。

欧金辉自大学毕业就在家乡工作,对做好民族工作颇有心得——用心、用力、用情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放在全县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首位。

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欧金辉组织同事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带领宣讲小组多次深入全县17个乡镇168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寨,开展“新思想进基层·新凤凰新征程”主题活动。

欧金辉注重把创建工作与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脱贫、民族文化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在他的努力下,凤凰县2016至2018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优秀单位,2017年凤凰古城景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力保障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是欧金辉投入精力颇多的一项工作。多年来,他发挥所长,坚持走进村村寨寨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基础性工作来抓。2013年至今,欧金辉每年组织出版一期《苗学会论文集》,2017年更是组织出版了3册《东部苗歌集》,协助拍摄了纪录片《湘西苗族婚俗》《湘西苗族银饰》。其中,《湘西苗族婚俗》荣获第八届北京民族电影展金沙叶奖、民族影视文化传承奖。近两年,欧金辉又组织编印了《中国东部苗族格言三百句》《中国东部苗族日常句典》《凤凰苗族》《凤凰苗族姓氏实地调查》,拍摄了东部苗族文化纪录片《苗歌神韵》,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欧金辉积极打造“中国·凤凰”品牌。如今,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苗年”、苗族炯文化节、“三月三”马兰节、苗族“四月八”跳花节、“六月六”苗歌节、苗族七夕情人节等都纳入了凤凰县少数民族重大节庆活动,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当地体验。

2014年以来,欧金辉带领县民宗局组织多方力量、协调各部门关系,整合资金13亿元用于村寨的保护和建设,全县先后有17个村寨成为中国传统村落和易地扶贫搬迁特色村。2016年,老洞村获湖南省第二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2017年,老家寨村获中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湖南省第三届最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这些特色村镇在打造凤凰文化旅游全产业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门票总收入超过1.5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7000多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欧金辉带领县民宗局班子积极投身精准扶贫,争取扶贫资金24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全县87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上,这些村寨现已进入凤凰县第一批整体脱贫的名单。回到家乡工作以来,欧金辉自己入户走访群众6000多户,个人每年用于帮助群众的资金超过5000元。

天龙峡村55岁的村民唐生庭常年患病,无法劳作,家中3间木房十分简陋,是苗寨里的特困户。欧金辉得知唐家的情况后,积极帮助筹集资金5万余元修缮房屋,并促成其妻子担任村中的保洁员,解决了夫妻二人生活的后顾之忧。

家住三王阁社区的吴成福是一名老党员,身患帕金森综合征多年,老伴同样常年疾病缠身,家中愁云缠绕。欧金辉有空就会到吴家坐一坐,主动找老两口谈心,既提振他们信心又尽可能地给予帮助。

万涓滴水汇聚成河。在最平凡的基层工作岗位上,欧金辉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带领瑶乡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其实,湖南人赵雪旺算是半个云南人。2006年,响应党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他去到云南普洱市创业。在这个拥有“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地方,赵雪旺先后与人合伙种植桉树和橡胶树,兴办松香厂、鱼片加工厂等企业,创建企业发展基地,年收入达100多万元,逐渐在普洱扎下了根。

普洱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走出瑶山的老实人。2016年9月,赵雪旺放弃在云南精心经营多年的产业,把全部资金投入家乡——湖南省蓝山县荆竹瑶族乡江源村,举家回到村中,一心一意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江源村,寓意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源头,距离蓝山县城40多公里。村中山高林密,溪流纵横,过去当地交通条件落后,水田和旱土等可利用资源稀少,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较低,是典型的偏远山区贫困村。

为改变江源村“靠山吃山”的老路子,走出一条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扶贫、药材种植”的路子,赵雪旺投资260万元,盘活流转土地200余亩,与人合伙在村里创办了江源道地药业种植合作社,集约化种植重楼、白芨、天冬、黄精、金钱柳、黑老虎、八月瓜等药材。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动员村民入股合作社。如今,江源村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合作社,8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在合作社就业,村民都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路。

2018年,赵雪旺以合作社为示范引领,以壮大中药材产业作为荆竹瑶族乡产业开发和富民兴乡的突破口,以增强山区经济“造血”功能为目标,把药材和魔芋种植加工两个项目向全乡推广,以种植项目推进产业扶贫,打造品质专业合作社,实现全乡“抱团式”脱贫致富。

赵雪旺的合作社还向全乡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保底价回收药材和魔芋,实现每户每年增收1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贫困人口不但能脱贫,还有了一份稳定的产业收入。

近两年,赵雪旺学习借鉴普洱经验,开发了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团结园、药王谷、道地药膳等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项目,想要领着村民发展时尚的乡村旅游产业。他还牵头举办了以“团结民族地区群众开展护林防火、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治安维稳”为宗旨的“三乡三村联防会”,让湘江源头区域的瑶族村寨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江水源头的生态环境。赵雪旺坚信:产业有了,环境好了,游客自然来!

瑶山人勤劳勇敢,有闯劲。江源村早早的脱贫了,赵雪旺又寻思着要为蓝山县做点什么:2018年,以土市镇泉塘村藤椒种植基地为示范点,赵雪旺的藤椒种植合作社成立。合作社以提供种苗技术保障保底回收的模式向蓝山全县推广,43个贫困村走上了藤椒种植增收致富之路,全年每亩增收5000元以上。不仅如此,赵雪旺还引进四川眉山惠民藤椒种植合作社,双方计划在全县打造10万亩藤椒种植基地和年产2000吨的藤椒油工厂,让藤椒种植成为真正的致富产业。

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赵雪旺帮这个乡一把,拉那个村一下,不分彼此,竭尽所能建设家乡,展现了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优良作风,是瑶乡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做民族团结的坚定守护者

2012年,祁怀好从湖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到新疆吐鲁番市教育局,一干就是五年,成为湖南省教育援疆时间最长的干部。

从湖湘大地到西北边陲,吐鲁番与长沙有近两个小时的时差。初到这片陌生的土地,祁怀好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跑遍全市每一所乡镇学校,跑遍所有教育援建项目工地。“一定要为吐鲁番教育做点什么”是祁怀好报名援疆的初衷,到新疆不久他便感到,当地的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确实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与教育打了近30年交道的祁怀好深知,对民族偏远地区来说,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固然重要,但师资力量的充实与提升才是重中之重。一组调研数据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震撼:2013年,吐鲁番市双语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在实施双语教学的121所学校中,双语任课教师缺口达1400余人。

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祁怀好想到了母校吉首大学。趁着回乡探亲的机会,他回母校给师长们讲吐鲁番短缺汉语教师的情况,讲做好民族教育对吐鲁番的重要意义。学校被祁怀好的诚意打动,愿意为吐鲁番培训汉语教师。

就这样,吐鲁番先后选派了9批290名双语骨干教师赴吉首大学参加为期4个半月的脱产培训,为吐鲁番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的双语培训平台。同时,在祁怀好的推动下,湖南把吐鲁番校长培训纳入湖南省民族地区校长挂职培训计划,每年选派5至10名校长到湖南省的优质学校进行跟班学习。就这样,为当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校长。

5年的援疆经历让祁怀好很欣慰:吐鲁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升格为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市实验中学跻身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实现吐鲁番教育“零的突破”;几百名教师通过湖南“歆语工程”等系列培训成为吐鲁番双语骨干教师;先后3批援疆教师、两批援疆校长共112人前往吐鲁番;利用湖南优质教育资源,开办援疆班,办好“周南班”,一批批新疆学子求学湖南,满载而归……

2017年初,刚刚援疆归来的祁怀好放弃休假,又迅速参与到湖南的扶贫攻坚工作中。他协助同事制定工作规划,起草下发了《湖南省“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作方案》《湖南省教育扶贫工作规程》等文件。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祁怀好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全力推动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力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组织起草《湖南省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方案》和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3个指导性文件,参与协调教材的管理使用和经费落实工作,保证全省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顺利开课,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高度重视全省新疆西藏籍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校督促配齐配足专职辅导员,每年组织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专项培训,亲自把关、亲自主持、亲自宣讲。

多次带队走访内地西藏班新疆班,对少数民族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理论宣讲,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了解真相;每年藏历年、古尔邦节等重大节庆日,积极组织开展看望慰问西藏班、新疆班学生活动,让远离他乡的各民族学生安心在内地学习;多次牵头或协助开展民族教育专题调研,主持撰写多个大型调研报告。

10余年来参与组织举办11期“歆语工程”,借助北京外国语大学优质资源,培训湖南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英语教师1100多名,先后协调从湖南民族地区选派1360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到省内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挂职锻炼。

全程参与从“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的湖南教育援藏援疆项目的规划编制,确保所有教育援助项目落地生根。

……

干事创业,敢于担当。无论是驻地援疆的普通一员,还是湖南民族教育事业的公仆,祁怀好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少数民族好干部这一光荣身份。(责编 龙慧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