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的染坊能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日期:2019/09/26  来源:民族画报  字号:[ ]



“来自56个民族的心灵诉说”系列短视频·瑶



绕过弯弯曲曲的山路,一幢3层的楼房映入眼帘,门前竹竿上晾晒着染好的布料,这便是瑶族大姐黎凤珍的家。黎凤珍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这里是瑶族支系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


黎凤珍自幼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白裤瑶服饰的制作技艺。吃苦耐劳的她熟练掌握了纺纱织布、染料采集制作、浸染、粘膏画、刺绣、缝制等30多道复杂的服饰制作工序,还特别擅长刺绣、浸染等技艺。2004年,黎凤珍在家乡开设了土布染坊。创业伊始,黎凤珍的染坊生意并不景气,“那时有手艺没资金,染坊很破旧,产量很小,下雨天屋内还会渗雨。”她回忆说。


黎凤珍在瑶族原生态蓝靛染坊中染布。

2015年,南丹县精准扶贫工作队的一次入户调查改变了黎凤珍和染坊的命运。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黎凤珍的染坊被列为2016年扶贫项目,染坊还被命名为“瑶族原生态蓝靛染坊”。改造开业后,不少附近乡镇的群众将布拿给黎凤珍染。随着订单的增多,黎凤珍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上半年还购置了一辆汽车。“一人富了不算富,希望我的染坊能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现在我雇了40余名瑶族妇女一起刺绣,一条瑶王印300元,一条腰带400元,绣好送过来就现结工钱。勤快一点的妇女一个月绣10条,月入3000元不成问题。”黎凤珍说。



黎凤珍带领周边妇女一同刺绣。



黎凤珍向小学生介绍传统民族服饰的制作方法

黎凤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白裤瑶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丢”。除了染布,她还从事瑶族服饰制作、租赁与销售,并经常到社区、村屯和学校指导妇女和学生制作服饰,手把手地传授技艺。成为南丹县瑶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后,黎凤珍有了很多外出学习和交流展示的机会。眼界阔了,黎凤珍也有了更大的梦想:“今后成立一个白裤瑶服饰加工培训基地,带领大山里的瑶族妇女一起脱贫致富,传承‘非遗’文化。”



白裤瑶服饰制作让黎凤珍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