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重要活动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 70年·建功立业新时代
甘当红烛 照亮学子求学路—— 记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叶志萍
日期:2019/11/28 来源:人事司 字号:[ 大 中 小 ]
叶志萍,汉族,1960年5月出生,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宁夏回族自治区精品课程高等数学建设主持人,自治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主持人。曾获得国家民委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观摩课比赛二等奖、2018年首届国家民委教学名师等荣誉。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完成校级科研项目多项。完成校级教研项目多项,主编出版教材1部。
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叶志萍
如果要让理工科学生选出最头疼的一门课,高等数学必定当选。而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叶志萍,以30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习高等数学变得有意思,而且让那些不愿意学习的人,也爱上了高等数学。
时间回溯至1977年,高中毕业的叶志萍被安排到宁夏灵武县插队。目睹了当地的贫困落后及农村孩子渴求知识的现状后,她暗下决心,要尽一己之力帮助这些孩子。恰在此时,国家开始恢复高考,叶志萍考取了当地一所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后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30多年来,无论是担任中学教师,还是奋战在民族高等教育战线,她始终坚守初心,如默默燃烧的红烛,照亮民族地区学子求学上进的道路,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成为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成绩
“高等数学是棵大树,很多学生挂科挂在了这棵树上。”一句调侃,却道出不少学生与高等数学交锋的辛酸史。
作为北方民族大学一名承担着本科教学公共基础课的老师,面对很多基础差、底子薄的理工科学生,叶志萍把课堂当成战场,和学生肩并肩地向学习中的困难发起挑战,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成绩。
每学年新生的高等数学第一课,叶志萍都会向学生介绍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课程性质及学习特点,并向学生介绍高等数学与其所在专业课程的联系,以及近年来高等数学的考研大纲与命题趋势等,确保让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叶志萍看来,要实现高等数学的高效教学,教师必须做足课前准备。每次备课,她都在整体把握教材的纲要和脉络、理清教材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比较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叙述的基础上,查找高等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并将近年来的考研高等数学试题穿插其中。她还会查看资料,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文化和人物传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初等数学知识或考研拔高知识点,做好高等数学教学与初等数学教学的衔接。
对于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叶志萍更是严阵以待。在教学过程中,她采用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回答问题后,先由其他同学判断回答是否正确,再由教师总结纠正并深刻解读授课重点、难点内容,紧接着进行当堂练习。
经过预习、讨论、练习这三个步骤,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叶志萍让大部分学生有的放矢,从而较为深刻地理解、记忆所学内容。她还结合学生课业评价制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表现分值,对积极回答问题并回答正确的学生增加平时分数,鼓励学生课前加强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对学生负责,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叶志萍常说:“对学生负责,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要根据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高等数学中的问题。教学生也一样,需要因材施教。”叶志萍认为,指导学生学习也好,教他们做人做事也好,都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来自不同省份、不同民族、学习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叶志萍有着独特的教学方法。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谭晓元,高等数学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打算考研,在课程结束后还经常到叶志萍的课堂旁听。叶志萍为他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并补充一些拔高的知识点,确保每个知识点都不遗漏。如今,已经在国内某知名高校读研的谭晓元,还会时常打电话向叶志萍请教学习上的问题。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朱攀同,刚进校时高等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看到他努力想学好高等数学的样子,叶志萍经常在课下为他补课。大二时,朱攀同又选修了叶志萍的高等数学研究全校通识课程。经过叶志萍的课堂教学、课下辅导,朱攀同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大幅提高,并在2017年11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中荣获宁夏赛区二等奖。
为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学习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2015年开始,叶志萍在所任教班级建立了学习QQ群。她提前将授课内容、预习题发到群里,让学生提前了解所学内容。“在预习的同时,学生也增强了查找资料、主动学习的意识,这不仅提高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于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更是十分有益。”叶志萍说。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叶志萍在教学过程中还适时穿插讲述一些关于数学文化与历史的内容。例如,在讲解极限理论时,她会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用正多边形的面积逼近圆的面积的动画演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极限理论。
细心的叶志萍发现,课堂上总有些学生不爱抬头。在和这部分学生进行沟通并反复思考后,叶志萍调整了讲课方式。如果是推导计算多的内容就用黑板板书,而几何画图多的内容则使用演示文稿,并将两者巧妙结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跟上课堂节奏。
多年来,叶志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不仅获得了督导专家、同行教师的肯定和好评,更获得了学生的喜欢和爱戴。
从青春年少时的热情洋溢到中年的沉稳豁达,叶志萍已经从教37年。“当老师,是我此生无悔的选择。”叶志萍说,她很享受看到课堂上同学们朝气蓬勃的样子,享受与学生们分享经过一番讲解后论题得证时恍然大悟的喜悦。对她来说,教学是一种探索,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三尺讲台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