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勤耕的图书追梦人——记民族出版社编审欧光明

日期:2019/11/28  来源:人事司  字号:[ ]

欧光明,傈僳族,云南怒江州人,先后任民族出版社汉文编辑室党支部书记和汉文室联合党支部书记、汉文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出版有《中华民族全书》之《中国傈僳族》(独著)、《傈僳语366句会话句》(合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之《傈僳族》(合著)等多部著作,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他参加编辑的《中国民族史》获中国图书奖,参加撰写的《中华民族全书》入选“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入选“向全国推荐百种优秀民族图书”并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2018年9月,被国家民委授予“文化名家”称号。

民族出版社编审欧光明


  1986年5月,一个即将从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傈僳族大学生,给系领导写了第二封请求毕业后分配回家乡——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工作的信。信中充满了对党、对家乡、对老师真挚的爱和感恩之情,表达了回乡贡献力量、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强烈愿望。但是,系领导最终还是把这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留在了北京,把他分配到民族出版社工作。在这里,他一干就是30多年,从一名助理编辑成长为编审、国家民委“文化名家”。他,就是民族出版社汉文编辑二室主任欧光明。

  翻开欧光明的履历可以看到,除了在编辑业务上不断成长外,他还较早走上了编辑室的领导岗位,1995年2月担任汉文编辑室副主任,2001年3月至今任汉文编辑二室主任。30多年来,他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真抓实干,为民族出版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高政治站位,做好民族出版工作

  “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观念。新时代的民族出版,就是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民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欧光明常说,我们必须站在这个高度来审视和做好民族出版工作。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欧光明始终将出版有助于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图书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他组织出版的《西藏历史地位辨》,策划编辑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的民族识别——56个民族的来历》,参加撰写和策划出版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巡礼》等一批优秀图书,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西藏历史地位辨》是一部批驳西藏独立、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优秀图书,它较为系统、全面地揭露和驳斥了国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鼓噪“西藏独立”的主要“理论”依据。

  “当初从作者手中接到书稿审读后,我就意识到出版该书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便决定亲自担任出版项目负责人。”欧光明回忆说。

  作为学术著作,《西藏历史地位辨》书稿编辑加工的难度很大,而且不可能有显著经济效益。但欧光明从政治高度出发,召开了党员编辑骨干会议,将该书稿作为重点选题列入出版计划,指定两名党员编辑骨干担任责任编辑,自己与5位党员编辑骨干和一名外请的藏学专家组成书稿通读把关小组,分别通读书稿,以把好政治关和文字质量关。

  《西藏历史地位辨》一书出版后,为扩大其社会影响,欧光明又发动全体党员积极推销,并撰写《为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做贡献——<西藏历史地位辨>出版纪实》等文章进行宣传,使该书很快推出了第二版,产生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1996年,《西藏历史地位辨》荣获第十届中国图书奖。

  因在这一重大出版项目中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并体现出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欧光明得到同仁们的一致赞扬,在民族出版社当年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中层领导干部。

  关注民族文化遗产,让民族出版和民族文化“走出去”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积累、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欧光明表示。为了传承各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在策划此类选题出版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推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丛书》等一大批成系列、成规模的精品力作。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出版好民族语言方面的图书意义重大。然而,民族语言研究类学术图书的排版、编辑工作难度大、成本高,加之读者面窄、市场小等原因,曾一度呈现“出版难”现象。为此,欧光明想方设法对此类图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扶持,并通过策划出版其他发行量大的图书,来补偿、支撑此类图书的出版。

  欧光明常引用两位学者的话来说明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研究、抢救、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一位是美国语言学家所说的:“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就等于失去一座卢浮宫。”另外一位是我国学者张志春教授所说的:“方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的‘活化石’,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的流变,应该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事必繁难,人必勤恳;心力倾注,必有丰盈。经过欧光明多年的精心策划和实施,民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方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汉藏语语音和词汇》等一系列民族语言方面的著作,形成了规模、品牌、影响力和“双效益”的统一,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出版界和读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不少图书的出版对一些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欧光明凭借多年积累的优秀出版成果和经验,在探索民族出版和民族文化“走出去”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2018年3月26日,民族出版社与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签订了版权输出合同,将涉及108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汉文版字数达3000万字的图书英文版权授予荷兰博瑞学术出版社。这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图书首次成规模地走进欧美发达国家图书出版主流市场,对于澄清西方语言学界对中国语言状况的误解,增强中国语言学术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回应国外反华势力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歪曲等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要从国家的立场和需要出发,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使其在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发挥积极作用。”欧光明说。

  精心策划选题,推出献礼图书

  作为一个从贫困山区走出来的少数民族学子,欧光明常说,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每逢重大节庆纪念日,他总是怀着感恩和崇敬之情,精心策划推出献礼图书。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欧光明策划推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播种之旅——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一书。出版前,他前往红军长征经过的湖南、贵州等地的民族地区,“重走长征路”近1500公里,实地追寻拍摄或从当地档案馆翻拍、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历史遗迹和图片资料,充实书稿。

  谈及“重走长征路”的艰苦旅程和超常付出,欧光明说:“我想通过此书的出版,表达自己对红军、对红军长征和党的伟大事业的崇敬之情。”

  欧光明曾先后担任民族出版社汉文编辑室党支部书记和汉文室联合党支部书记10多年。其间,他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带领党员紧紧围绕编辑业务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编辑出版了一大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等方面的图书。

  在出版工作中,欧光明始终把服务社会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他策划、编审过2000多种图书、累计3亿多字,打造过诸多值得称道的出版经典案例。例如,他策划的《心理咨询师》系列丛书,重印再版逾百次,发行数百万册。各族读者通过这套丛书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为促进各族人民转变健康观念、关注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党员,欧光明不忘初心,甘于奉献。长期以来,他每年定期通过相关爱心组织,向云南贫困中小学生捐款,资助他们上学。他对来自家乡和傈僳族聚居区的困难学生,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年在傈僳族年节“阔时节”之际,他都会组织联欢活动,为在京学习、工作的傈僳族和怒江州各族同胞与首都各民族同胞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因为担当,所以投入;因为投入,所以优秀。欧光明,一个有使命感、有担当的民族出版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文化学者,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躬身耕耘、散发光热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