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新时代民族团结之花

日期:2019/06/03  来源:  字号:[ ]



绽放新时代民族团结之花——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杨承硕

2016年的九月,我怀揣着喜悦与向往来到了这所离太阳最近的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初入大学的我对这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来学校之前,我学长学姐说,校内有一处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全国最长浮雕墙,开学当天,我迫不及待的拉着我的小伙伴,想(要一睹为快)。

(我从宿舍楼跑出,经过图书馆,信步至达娃湖畔),远远望去一排排白色的浮雕墙映入眼帘。当我们走到第五幅浮雕墙旁边时,同行的卓尼姑娘可爱的笑脸上闪出骄傲的红晕,她兴奋的对我说道,这幅浮雕上记录的正是他们当地的土司杨积庆的故事。她告诉我(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到达甘南迭部俄界,当时甘肃军阀鲁大昌的新编十四师驻防岷县、甘南,卓尼土司杨积庆的两万藏兵也长年在此防守巡视。如果双方联合起来对红军进行夹击堵截,腊子口天险将不能顺利突破,会使红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土司是少数民族,但是在民族大义立场上,他坚定地站在了中华民族这一边,与全国人民站在了一起,在1935年的秋天,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甘川边界时,(杨土司带领当地藏族儿女们抢修栈道保障红军行路畅通,开仓放粮以绝红军的后顾之忧,党中央和红军在甘南藏区不仅没有受到阻击,而且得到了大批粮食、军鞋等物资补充,)在红军“打下腊子口,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上杨土司将自己(朴实却又无比深刻)的爱国之情付诸行动。

走在(浮雕墙前的)这条小路上,(恍惚间)我似乎又回到了8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仿佛看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让我激动,让我热血沸腾)。(我突然感受到原来爱国是一种那么高尚却又那么平凡的情感,它可以在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刻那么自然而然的流露。)

一百一十五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收到一笔12000美金的捐款。捐款人有这样一个要求,我要捐助一所汉学系,这个要求让校方颇为为难,因为专门设立这样一个中国的研究机构需要多少人不知道,需要多少钱不知道,怎样发展不知道,如何规划不知道。不仅校方不知道,这个捐款人本身对此也知之甚少,他只是坚持,我要捐一个汉学系。捐款人没有念过书,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他不了解子曰诗云,他不会知道兰亭隽永,可对他而言,他的愿望就这样朴实地扎在心里头,他要在北美让中国文化落地生根。

1901628,他把他毕生的积蓄捐给哥伦比亚大学,于是在这所著名学府里设立了美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中国语言、文化、哲学和法律教育的科系,并以他的名字冠名了一位哥伦比亚大学讲座教授。他在那封写给大学的信中写到,仅此奉上12000美金的捐款,以支持贵校中国学研究的基金,他在签名处写上这样几个字——A Chinese person,一个中国人。

这个人叫丁龙,广东劳工,终身未娶,他的一辈子便是生活在美国贵族的家中,他一世为仆,这样一个人被当做猪仔卖到美国,然后生命颠沛流离,可在心中却有一个顽强的愿望,那就是尽管自己过着那种苦行僧般的生活,但是却要让每一个积累下来的铜板最后完成,让中国的文化能够在此处落地,让国家的文化根不断、脉不绝,让圣贤的教诲能够在美利坚传扬出去。他大概不知道,在今天如果富人做这等事,我们说他们是慈善,可若穷人做这等事,他便是圣贤。对于丁龙,爱国就是让中国的文化能够四海飘香,能够光华永世。

(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如今神州大地上各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发展,奋斗着,贡献着,创造了中国新高度,新速度。在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中,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镜头辗转)述说着这个庞大而又强大的国度五年来蒸蒸日上的功绩。古老的中国正因为各民族的团结一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动力和创造力。

    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望华夏,踏步向前,走向世界,看世界和平发展,包容一切。欣欣向荣,是祖国华丽的乐章;继往开来,是炎黄共同的心愿。中华学子当生傲骨报效祖国,新的开始,当乘长风破万里浪;中华学子,当随着祖国的脚步走向世界,当随着世界的发展自强不息;华夏之花朵,当描绘出知识的美好蓝图,以学海泛舟,笃行不息,方绽放出九州的欣欣向荣,以修习之热情回报祖国。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忆往昔,琵琶长笛曲相和;看今朝,各族人民齐高歌。踏上新征程,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华民族团结之花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