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火炬手的故事

日期:2019/09/10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9月7日,经过121天的网络传递之后,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城市实地传递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来自56个民族的123棒火炬手接力穿越郑州新老城区,传递民族团结之火。

此次火炬城市实地传递,其中56棒由56个民族代表担任,他们与其余67棒各界火炬手交替传递,每人奔跑70米,寓意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89岁老兵举起第一棒

9月7日上午8时,郑州市如意湖畔风和日丽,在嘹亮的《爱我中华》歌声中,火炬传递仪式拉开序幕。89岁的老兵张利修担任第一棒火炬手,他手擎红色火炬,精神矍铄,一路小跑向前行进。

“接到被选为火炬手的通知后,我特别高兴。为了跑好第一棒,我提前到如意湖广场练习。今天在现场,我感到非常自豪、非常光荣。”张利修说。

张利修出生于苦难年代。1947年,17岁的张利修参军,成为华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之后参加过平津战役等多次战斗。

张利修光荣离休后,常常问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怎么能白白浪费光阴呢?”1993年,张利修和老同事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举办了纪念毛主席100周年诞辰专题展览,展出了自己收藏的70多张图片、200多枚毛主席像章。

自此,张利修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事业。为了收集更多资料,张利修向全国各大博物馆、纪念馆写信,在书摊报刊之间寻找材料。看到父亲一心扑在自己的“新事业”上,张利修的女儿深受感动,为他买了一辆三轮车。寒来暑往,张利修蹬着三轮车到郑州市的学校、广场、公园等地举办流动义展,轮胎都不知道换了多少次。张利修的三轮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流动露天展览馆”。

从1993年开始,张利修先后举办了34个主题展览,共设计版面2800多块,自费制作各种图片1.6万多幅,举办流动义展1900多场,观众达200多万人次。2005年,张利修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

“新中国这7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经历了艰难曲折才有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好生活。”张利修说。

迪丽达尔·雪合热提:越走近,越了解;越交流,越亲近

维吾尔族姑娘迪丽达尔·雪合热提是第九棒火炬手,她是新疆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硕士二年级学生。尽管每棒选手只跑70米,但为了这一天,迪丽达尔已经练习了很久。

“我想以最好的状态,把维吾尔族的形象展现给全国、全世界。”迪丽达尔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

迪丽达尔的父亲是维吾尔族,母亲是汉族。“在我的记忆里,爸爸妈妈的感情一直特别好。”迪丽达尔说,她从小听着父母的爱情故事长大,“尽管民族不同,但却并不影响他们相爱相知。长大后,我能感觉到,心与心贴近就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迪丽达尔还有一位汉族奶奶,她们是邻居。小时候,父母工作很忙,他们上班的时候,迪丽达尔就被留在这位奶奶家。“奶奶给我讲故事,陪我玩游戏,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饭。”迪丽达尔说,那时,自己还不懂什么叫民族团结,但觉得“奶奶就是我的家人”。

这种留存在成长过程中的美好体验,让长大后的迪丽达尔更加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她也以自己的方式,为民族团结出力。

“文艺表演是我的特长,我珍惜每一次演出和交流的机会,希望让各族同胞了解新疆。越走近,越了解;越交流,越亲近。”迪丽达尔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是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各族同胞相遇相知。”

这次来河南参加火炬传递,迪丽达尔感受到了中原人民的好客与热情。“走在马路上,陌生人也会对我微笑。偶尔没有赶上晚餐,工作人员还会送来夜宵。”迪丽达尔说,自己在郑州的这几天一直在感动中。“我特别希望中原同胞到新疆做客,让我也能尽一次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