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辉:苦乐冷暖心自知——我的教材编写之路

日期:2013/09/22  来源: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字号:[ ]

  一个人历事,才能明事;干事,才能成事;成事才能成长。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为员工提供了明事、干事和成事的平台。同样,干事和成事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快速成长,也为组织、单位和部门的发展添砖加瓦。在学院参与教参(材)的编写工作使我能步入民族理论的殿堂、促我成长也见证了学院教材建设和教研工作的发展。

  2009年8月我从中科院博士后流动站出站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培训部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同事们就给了我几本学院自己编写的教参让我学习。接到书,我纳闷起来:一个没有专职教师队伍的国家部委培训中心还自己编教参?认真阅读后发现:从2007年以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就组织培训部的部分老师编写教参。主要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配合培训内容开拓培训学员的知识面、加强对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基本知识的了解而编写的参考资料,已编写完成的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工作问题研究》、《世界民族问题研究》、《内参报告》、《民族知识问答》、《如何当好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等7本;一部分是把来学院授课教师中学员高度认可的,理论水平高,讲授专题与当前民族工作实践联系紧密的,已以《名师讲座》的形式编辑成册。已编辑了《<名师讲座>(一)》和《<名师讲座>(二)》。这些教参的编写极大方便了培训学员了解最新的民族理论政策,很多学员向带班老师要求多发几套,带回去给同事阅读,反响很好。

  对我个人来说,通过仔细阅读以上教参,受益匪浅。我是民族工作战线的一名新兵,以前的专业背景与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大相径庭,这些教参介绍了有关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大量的基础知识,使我从事民族干部教育工作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

  2010年学院领导安排我编写特色教材。根据《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建设的意见》(民委发〔2008〕183号)的精神,学院提出编写特色教材,突出办学特色。本着少而精、管用的原则,着眼于提高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整合民委系统内外资源,有计划地进行教材选编工作。重点编写包括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民族工作、中国历代处理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世界民族问题、民族基本知识等内容的教材和教参资料。我有幸被选中编写《世界民族问题》,这是学院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认可,更是我的压力。

  接到任务我对学院独特的编写教材方式很疑惑,对自己接受的任务很犹豫。一是世界民族问题对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而且其他专题的特色教材对编写人员也存在这个问题,毕竟教材的编写要求编写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对前沿的广泛了解,科学就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弄虚作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固然可嘉,然主观不能代替客观。二是要求大家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很多同志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的是在学院办公室工作,有的是在信息中心工作,有的是在培训部工作;有的担任了领导工作,有的还有很多兼职,有的家务负担重,平时工作都很繁重。没有专业背景,没有专门的时间保证,教材的编写质量能保证吗?

  但是我发现我的疑虑和犹豫都是杞人忧天。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就利用业余时间从基础学起,向同事、向专家教授学习,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上网了解最新的动态;时间不够就利用一切零碎的时间,“挤”时间,向效率要时间,少休息,少睡觉。因为,大家都明白编写特色教材是学院发展的重要一步,为了学院的发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这就是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精神。编写特色教材不仅关系学院教材建设,更是参编人员自我成长的最好动力和平台,这就是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人的胸怀和情操。

  为此,我也不甘人后。一是“恶”补世界民族知识。利用节假日“泡”国家图书馆查阅文献,跑中央民族大学向知名学者专家请教,利用网络查找有用的资料。前后阅读论文500多篇,专著70多部。大量的阅读使自己对世界民族问题涉及的相关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为教材提纲的拟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牺牲休息时间,辛勤写作。我因为是单身,没有家务活的负担,业余时间比较多,相比之下,其他编写同志“挤”时间更困难。多少个不眠之夜,我匍匐在电脑前看文献、写作,有时甚至要工作4个小时。这期间充满了辛苦,也给我带来了喜悦。有时为了萌生的一个想法沾沾自喜,有时为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忧心忡忡,多少苦乐只有自己知道。历经磨难,20多万字的初稿终于完成了,现在正在修改过程中。

  有付出就有收获。目前,特色教材《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民族法律法规、世界民族问题方面的教材的编写已经基本完成;历代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民族工作、民族基本常识方面的教材也是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在进展。同时,《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工作问题研究》、《名师讲座》、《内参报告》、《调研报告》等教参资料,也在不断更新补充。

(来源:教研部 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