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路千里,心咫尺——第三期全国民族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回顾 日期:2013/09/05 来源: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字号:[ 大 中 小 ] 亲爱的严老师邀我写一篇回顾培训学习的文章,荣幸之余,那段时光一一回放,那份情怀缓缓舒展。 2010年4月14日至27日,时任箭竹苗族乡党委书记的我,在满怀期待中到了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在忙忙碌碌和充实愉悦中,度过了难忘的学习生活。 回味15个讲座,主讲者有的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有的生动流畅情趣盎然,有的抑扬顿挫激情绽放,有的娓娓道来深沉儒雅。不同的风格、丰富的内容、多维的角度、开阔的视野,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新天地。 回顾4次参观和现场教学,从最中国的前门、长城、十三陵,最现代的奥运场馆、国家剧院、北京城市规划馆、现代汽车厂、汇源灌装车间,到最独特的新农村,我们欣赏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尤其是昌平区的香堂村,很美,管理很完善,很有文化味儿,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后现代化、如何尊重农村、尊重差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回想那2次分组讨论,围绕乡镇工作,同学们有共鸣也有交锋,我们感受到同为基层干部的苦与乐,体会到作为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的任重道远和光荣神圣。言谈之间,也看到形形色色人等:充满激情奋发向上的,油腔滑调满不在乎的;意志坚定积极主动的,悲观消极无所适从的;有思想的,随大流的;传统的,现代的……颇有意思。 回望我的小小得意之笔:估计是老师根据报名表,看到我曾经在宣传部呆过,所以给我安了个副班长。本想推却——明摆着有名无实、有责无利的事,影响学习和休息。光速转念之间,想到自己经历的好多事都是靠大家伙儿支持,也遇到不靠谱的,深知其中甘苦,小心眼儿一软,于是便答应了。结果当然凭空多了好多事。不管怎么着,做到了积极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任务、真诚为同学服好务。尤其是主持闻闸老师的讲座,言辞不落俗套,让大家耳目一新;成功组织了联欢晚会,煽动同学们很放松很开心很投入地狂欢,留下美好难忘回忆。很骄傲。 我是一个贪玩好耍之人,虽然课程安排得很紧,晚上还有时有课,周末也不休息,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冲锋陷阵一样紧张匆忙地去了一些特色地方。香山、潘家园、南锣鼓巷、后海、华星电影城、国家图书馆、红点艺术中心、宋庄、798,第一次坐地铁、看Imax电影......半吊子文化的我,也许观察思考不深刻,仍然大开眼界,收获很大。 深深感谢国家民委和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使得我有这样珍贵的机会到北京学习;衷心感谢带班老师的真诚服务和严格管理,让我感到温暖、愉悦。严老师的睿智、真诚、随和,让我们非常钦佩和亲近。参加工作不久的王琳莉老师,天使一样美丽、家人一样贴心、行者一样认真,我们惊叹竟然遇到了如此年轻漂亮素质高的好老师,所有学员尤其是男学员们学习的动力倍增。101名同学也用心珍惜“百年修得同船渡”的缘分,在团结友爱、互敬互助中享受温馨和快乐。 回到乡镇,继续面对千头万绪的事务、纷繁复杂的难题,感觉自己更能沉静下来,心态更为轻松。一次培训学习不是“速效救心丸”,不可能立即让人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然而,对于一个边远少数民族杂居地方的基层干部,对于一个还未历经沧海桑田的时代青年,能够获得这样珍贵的学习机会,能够得到这样优质的精神食粮,实为一大幸事。 2012年初,在乡镇工作中表现不错的我调到县文体广电局任局长,依然充满激情地工作,依然热爱民族文化,继续为古蔺的彝族、苗族文化工作发光发热。如今,距这次培训已有3年多,有些细节已经淡忘,有些同学已想不起模样,然而,不能淡去的是这段时光给予我的思想和心灵的影响,永远记住的是自己曾经是一名民族地区的干部,尽管古蔺与北京路遥遥何止千里,我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和民族工作的情缘仍然是心相契不过咫尺。 (罗燕,第三期全国民族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现为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文体广电局长。电话:13518375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