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民干院——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日期:2013/09/26  来源: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字号:[ ]

  “小刘,今天在大雁塔丝路坊为你饯行,希望你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继续保持求知好学的精神,并有机会参加一些学习培训,让自己站得更高,想得更深,走得更远!”这是2011年4月,我利用休假时间,重返西北大学母校课堂进行短期学习后,文博院的赵丛苍教授对我的鼓励。

  托赵老师吉言,2012年9月,在单位领导的关心下,有机会进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参加“第二期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十天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有所获,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一个珍贵的驿站、一道亮丽的风景。今逢民干院十周年庆典之际,对这段经历做一个简要回顾,以祝福院庆、策己前行。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是美丽的。9月3号我到达北京,从机场到民干院,先乘坐大巴车再转的士,的哥说咱运气真好,现在是北京最美丽的初秋,而且恰逢雨后天晴,碧空万里,气候宜人。经过药用植物研究所和百望山森林公园大门,便到了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校门口。哇!校园环境真美:前临清清河水,背依莽莽青山,亭台楼榭,鸟语花香,教学楼和宿舍楼整洁大气,花园式的学校倍感温馨舒畅。最难忘课余饭后,同学们三五成群,游览校园后的森林公园,登顶百望山,如攀学习之峰。据说学校周围这片珍贵的绿地是自解放以来,几代人不断造林绿化的结果。山顶有一座雕塑,再现了佘太君远望沙场、盼望儿孙归来之景,这也是学校周边地名的来源吧。在百望山上极目四望、心旷神怡,俯瞰民干院,更显她的清雅秀丽。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是“加油站”。本次培训的80多位学员来自渝鄂湘黔四省市的70多个地州市区县,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武陵山片区的关爱和扶贫攻坚的重视。大家从千里之外奔赴祖国首都北京,汇聚民干院这个摇篮继续成长,是每位同学的骄傲和荣幸,我们充满感激。同学们大多是当地民宗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肩负着当地民族发展的重任,带着领导的信任和重托,前来学习,倍感责任重大。本次学习培训先后给我们授课的既有德高望重的领导干部,又有资深的专家学者,从区域发展、民族理论、领导艺术、时事热点以及调研方法等多角度呈现了他们的精彩,让我们思路大开、受益匪浅。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培训工作各个环节的周密安排是非常值得感谢的。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张有弛,特别是实践教学,老师带领大家去北京郊区的北沟村调研学习沟域经济,到国家博物馆等地考察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民族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所以说民干院是我们人生的加油站!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是“大舞台”。学习培训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小舞台,对集体来说就是一个大舞台。对自己的小舞台而言,本次培训承蒙学院领导和老师的信任,我先后在开班仪式上代表学员作了发言、在结业仪式上代表重庆学员作了总结发言;有幸担任了班委的文体委员为大家服务;其间主持了郝时远教授《关于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兼评“第二代民族政策”论的误区》的讲座。这天刚好也是教师节,班委特地为郝老师准备了鲜花,献花的时候,他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在民干院这个大舞台上,围绕落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各位同学分组讨论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课余生活的舞台上,大家也互相帮助,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结业前,大家一同策划参与了“聚汇民干院·武陵一家亲”的文艺晚会。晚会上,同学们兴致高昂,在场师生几乎人人都参与了歌舞表演,竞展民族风采。这一个个小舞台汇聚成了民干院这个难忘的大舞台。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是“孵化器”。十多天的学习生活很快就结束了。经过学习孵化,回到工作岗位,同学们又是当地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这一方针政策的落实员、宣传员和执行员,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按照学院领导杨胜勇同志在结业大会上对学员的要求,回到石柱,我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向领导作了学习情况汇报;二是通过一些平台做好宣传。在2012年11月全县新提拔的中层干部培训会、中国·涪陵首届武陵山片区发展高峰论坛上,我讲授了《武陵山片区规划与石柱发展机遇》,效果不错;三是广泛调研、撰写论文,以县政协委员、民盟盟员的身份向县、市递交《关于设立重庆武陵山片区渝东经济协作示范区的建议》提案,得到重庆市发改委、石柱忠县丰都三县发改委的关注。今年3月,因工作之需,单位组织本县部分乡镇、部门的同志到咸丰、鹤峰、宣恩、永顺、龙山、酉阳等地取经,后合作发表了《湘鄂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考察报告》。考察期间见到了民干院的同学,大家倍感亲切,有的在当地的民族工作中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有的升调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这就是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孵化效果。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短期培训,在我们的人生长河中虽然是一瞬间,但是,这方美景、这个舞台给我们民族工作者的力量和后续影响力却成为永恒!成为又一精神家园!

  (作者为第二期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及民族工作干部培训班学员,现任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