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葛丰交:三进中央民干院学习片断追忆 日期:2013/09/26 来源:中央民族干部学院 字号:[ 大 中 小 ] 作为一名锡伯族普通干部,在我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是曾有幸三度成为中央民族干部院的学员,两次在该校参加工作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这些经历,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成为一种向上的动力,一种人生财富,成为生命永恒的记忆。 2007年11月20日到11月29日,经组织选派,我第一次成为中央民干院的学员。我从西部边疆千里迢迢来到百望山脚下,参加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的“全国民委系统民族问题研究中青年骨干培训班”学习。11月19日下午,当我第一次踏入她的大门时,内心的起伏真如汹涌的波涛般感慨万千,此情此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报到的当天晚上,时任国家民委党组成员、民研中心主任的陈改户同志来到我的房间,陈主任问寒问暖,询问新疆的情况,征求对办班的意见、建议。第二天在开班仪式上,他勉励我们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补充知识,提高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在民族问题研究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开班式上得知,国家民委举办全国民委系统民族问题研究中青年骨干培训班,还是第一次,带有尝试性的。 在10天的培训学习中,学院组织了12场专题报告,授课老师各个思想深邃、论述精辟,个人风格也很鲜明,令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每节课老师讲完,都会有一个互动环节,学员既可提问题也可讲自己的观点,或与老师进行讨论;每个单元课程结束,都要组织小组讨论,还要推荐学员代表在小组交流。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我汲取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夯实了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也加深了认识,培养了战略思维的高度,提升了自己的领导和研究能力。 2009年8月15日至9月15日,我参加中央民干院举办的“全国牧区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第二次成为中央民干院的学员。这次研讨班的特点十分突出,课程安排十分丰富,既有《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农村贫困问题与牧区反贫困措施》又有《草原生态与牧区建设》、《“三农”问题视野下的“三牧”问题》等讲座;讲课的老师层次很高,既有清华大学、中央党校等高校的知名教授,也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和官员;办班形式上有创新,既有专题讲座、讨论研讨,又有实地调查,又有调研报告的写作。学院还安排我们参观了首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奥运场馆、五大自治区成就展等场馆,使学员们目睹了首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牧区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建议,学院将我们班51位学员分成5组,分赴内蒙、青海、甘肃、四川、新疆牧区进行调研。在这次牧区调研中,我被安排到内蒙古牧区调研组。在十余天的调研中,我们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地的各级干部座谈,到学校、医院、青少年文化中心、博物馆,了解教育、文化、卫生的情况,深入牧区苏木嘎查的牧民家的炕头、院落与牧民交谈。一路上,又看到内蒙古一座座新型现代化城市和国家一流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公司,深深感受到内蒙发展之快,成绩之巨大,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的成功实践,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自主的管理本民族的事务;党的民族干部政策在内蒙古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得到选拔、使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且他们的整体素质较高,执政能力强;此外,少数民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紧跟时代步伐,观念更新快,敢想、敢干,勇于开拓进取。 在学习和调研中,我们都深深感到牧区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深感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牧区建设任重而道远。经过研讨班学员一个多月的学习、调研、考察和研讨,形成了研究报告《关于牧区科学发展的调研报告》。后来得知,此调研报告经国家民委审核后上报国务院,被温家宝、李克强批阅,推动了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使我们每一位参与调研和撰写调研报告的同志都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2011年7月28日至8月11日,我参加了中央民干院举办的“第8期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第三次成为中央民干院的学员。这次培训班分两个阶段进行,7月28日至8月4日,在北京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集中学习培训和参观,8月5日至8月11日在山东省实地学习考察。 这次培训班邀请了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国家民委、中央党校等部委领导及专家学者分别就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题授课,并就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等进行研讨交流。学院还组织我们参观了北京城市规划馆、海淀区基督教教堂等。同时,还赴山东省青岛市和济南等市考察大型企业、蔬菜生产基地,感受山东厚重的文化。8月9日,在举世驰名的东方圣城——曲阜,深入地了解孔子,认识孔子,感悟曲阜,感悟孔庙,感受一次全新的心里体验,感受一次心灵净化过程。 和大多数长期工作在民族地区一线的干部一样,艰苦的环境和繁重的任务,并没有压垮我们单薄的脊梁,反而练就了我们天山般崇高的理想,沙漠般广阔的胸怀,绿洲般美丽的情操,红柳般坚韧的性格。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三次学习培训以加上其他部门的深造学习,就像黑夜之中引航的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工作40年来,我在发表各类文章170余篇,独著或与合编著作17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等各类课题23项,参加国际、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十几次,有的课题成果被胡锦涛、罗干等中央领导批阅,有的课题成果政策建议被国务院及有关部委采纳并予实施,参与撰写的《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调研报告》、《全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调研报告》,为教育部草拟《全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指导意见》提供了依据。因科研成绩较突出,我先后被选(聘)为新疆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锡伯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同时,先后被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这些成绩和荣誉,以及我的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中央民干院的培养,在这里我深情地、发自肺腑地说一声:“感谢中央民干院!”、“巴尼哈!”(锡伯语,谢谢!) 难忘的中央民干院学习时光,已经成为昨天。但是,我十分眷恋三次在这里学习的那些日子,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这里留下了欢乐的笑声,嘹亮的歌声,成功的欢呼和激动的泪水,同时,也结下了珍贵的师生情、同学情和朋友情。每当回忆这些往事,自己心中都不禁对母校、对帮助和支持过自己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充满感激、感念和感恩之情,从而也成为自己奋勇前行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央民干院作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驿站,将成为我一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会永远怀念中央民干院的领导、老师、同学以及美丽的校园。 在中央民干院成立10周年的时刻,我站在遥远的边疆,在天山脚下,翘首遥望北京中央民干院,祝福学院的明天更美好,祝愿可亲可爱的学院领导、老师们幸福安康!我若有机会一定再来北京、再来中央民干院! (作者为全国牧区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学员,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委(宗教局)民族宗教丛书编辑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