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业务专题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庆 > 校友成长之路 乌尔莎娜:午后的阳光 日期:2013/11/01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字号:[ 大 中 小 ]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生王佳琪 黄天睿 如午后的阳光一般,亲切、温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乌老师时的感觉。正午的肯德基里人声嘈杂,却丝毫没有影响这次采访。随着乌老师娓娓动人的讲述,我们又一起重温了她的成长之路。 学习在民附。作为初中班上唯一一名保送到民附的学生,乌老怀着极大的热情与信心来到这里——西单石虎胡同,在这里挥洒青春汗水,与老师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全家瑞老师、教语文的欧阳文老师、班任兼政治老师刘亦华老师都给乌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乌老仍习惯称她的老师为先生,“我与欧阳先生就像朋友一样。”言语间,无不透露出对恩师的感激与想念。 生活在民附。晚自习是民附一直以来的特色。乌老回忆,大家为了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往往自习结束后还在教室学习。而生活老师怕大家睡眠不够影响身体,便一遍遍提醒。先是敲敲窗,然后关掉后面的灯,最后站在讲台上。没有训斥,甚至不会提高声音催促,老师们只是用着最温柔最和蔼的方式,关心着学生,照顾着学生。 民附毕业后,成绩优异、能歌善舞的乌老本想留校教书,老师们也大力支持,无奈由于政治因素未能如愿,便去了民大附小当了班主任。18岁刚刚成年的她,开始了与少数民族孩子相处的生活。小孩子很顽皮,年轻的乌老师又很温柔,朝夕相处间,发生了许多有趣又温馨的故事。乌老师回忆:“当时班上有一个来自新疆的维族小男孩,十分调皮,能把全班搅乱,和老师顶嘴脾气又倔,我无所适从,被气得直哭,只得报告给校长。晚上我回宿舍休息,听到敲门声,我一开门,没有人,地下有一张纸,是那个孩子画的画来道歉,因为校长吓唬他说你再惹老师生气老师就走了。看了这张画,我心里暖暖的,当时就心软了。第二天上课,纪律特别好,再没有人捣乱了。” 经过一段时间后,乌老师与孩子们有了很深的感情,尽管如此,乌老师的理想并不在此,所以经过考虑,乌老师还是决定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于是,她放弃了附小的工作,主动支边,进入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经过几番辗转,乌老的工作愈发有声有色。在拍摄儿童剧《怪音》的时候,乌老运用以前在小学工作的经验与小演员相处。严慈相加,小演员们对她既敬畏又喜爱。同时,乌老又不放弃任何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当厂里得到三个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的机会时,乌老以一场声情并茂的演讲,打动了厂领导及同事,最终得到了进修机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1983年,乌老从北影导演进修班毕业,开始作为导演独立执导作品。 执导了《女囚大队》、《恋爱季节》、《小城牧歌》等著名电影,乌老在影视界的名声与地位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1986年11月,乌老在北京参加了国际电影研讨会,曾与美国著名演员格里高里·派克(《罗马假日》男主角)合影。1987年10月,乌老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日本访问,分别于东京、大阪、横滨等地与观众见面。1988年日本电影 代表团访问中国时,乌老与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追捕》男主角)合影。2011年最新公布的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名单,乌老名列其上,这也是对她导演事业成就的又一肯定。 事业有成,乌老仍不忘母校。当她听闻近年来母校被一些留言偏见中伤,很是愤慨。乌老指出,首先,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素质问题,一直以来少数民族处于劣势。而汉族占据大部分土地,享用大部分资源。那么在教育问题上,就应该给少数民族一些扶持政策,以更好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次,同等的学习条件,同等的竞争规则,并不存在挤占资源一说。最后,乌老也鼓励附中学子,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不畏闲言。越是不被看好,越要努力做得更好。 如今的乌老,已退休多年,常年居住在日本。而她的身上,仍然保留着蒙古族人民的淳朴、善良、宽厚与热情。采访过程中,她常常关照我们“多吃点,多吃点”,丝毫没有大导演的架子。她谈起母校时怀念的眼神,谈起自己的作品时自豪的眼神,谈起家人是温柔的眼神,谈起人生感悟时豁达的眼神,糅合在午后惬意的阳光中,让人觉得,乌老本身,就是午后的阳光,那般亲切、自然。 乌老还建议,搜集学校参加大型活动如国庆游行的视频,剪辑在一起,从建校至今的,在校庆上展示,并留作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