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为江山提秀则,与日月争光辉

日期:2013/11/01  来源:青岛市民宗局  字号:[ ]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生黄文姝

采访55届校友海风山老师、60届校友全家瑞老师

  海凤山老师于1932年出生于内蒙古热河。小时候上的是日本人的小学,学校里有日本军官进行教育和管理;他们不学汉语,也不学蒙语,只学日语。14岁时离家,从朝阳到锦州,再从锦州到北平,一路颠簸流离,来到了当时的国立热蒙师范学校读书。解放前,转到当时的蒙藏学校——也就是现在的民大附中——就读。海老师依然记得:当时的校长叫黄静涛,教导主任是乌兰夫总理的女儿乌云高娃,还有数学老师刘玉华等。这些老师给了年少离家的海老师很多的帮助与关心,让他至今对往事的印象依然深刻如昔。1949年蒙藏学校和民族学院合并,那时海老师上初一,并于当年6月24日入了团。到了1954年海老师高二的时候,他选择了留校,到教导处就职,成为了一名教导干事。1956年转到团总支担任总书记兼少先队总辅导员,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

  从56年到66年的十年间,海老师曾担任多年的班主任,这其中包括后来在民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云南班”。1987年开始,他主持了学校的两次校址迁移工作:从西单小石虎胡同到空军学院,再到现在的魏公村法华寺路。作为基建主任的海老师,起征地、规划等多项事务都由他一手负责。1993年,海老师退休;之后返聘两年,在学生组负责学生工作。海老师自豪地说,他在93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副处级调研员,这是学校对他多年来努力成果的肯定。

  相比于海老师在民大附中的工作历程,全家瑞老师自称自己的工作略零散些;但其实他对民大附中的贡献和海老师一样不可小觑。全老师于1936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出身农村的全老师家中并不富裕,只能在农闲时读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1954年,得益于国家民委的政策,16岁的全老师来到民大附中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有趣的是,全老师入学考试时的监考老师,正是刚刚开始留校工作的海老师。全老师笑言自己搭上了全供给制的“末班车”,吃穿用度学校全包,每周还有零花钱可拿。1960年,年少的全老师由学校保送进入民族学院政治系就读,并加入了“教学远景规划师资培训”。第二年,因为精神衰弱的缘故返回民大附中开始工作。担任学生生活管理员,主管学生事务。82年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84年成为党支部书记。86年调入民族大学工作。在民大附中工作25年,全老师竟然曾教授过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多个科目,真真称得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了!

  文革风云

  这一代人对那场风暴都有着深刻的记忆.当谈到文革时期的事情时,两位老师都是感慨万千,海老师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

  文革刚刚开始,海老师就遭了秧。挨打挨骂扣工资都是平常事。更甚的是,他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监禁了四个月之久。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学校需要海老师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他因此没有前往五七干校。全老师则在五七干校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驾辕、砌墙……什么都干。  留在学校的海老师也并不轻松:带领学生去清理十三陵水库库底;数九寒天,库底的冰层厚达几十厘米;他们穿不暖,吃不饱,住不好,睡不香。学校组织学生野营拉练,海老师担任营长,又被迫为一些繁事负责。学生们讽刺他是“海总理”……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海老师身心俱疲。

  民大附中在文革中也遭受了重创。学校领导都被打成了“走资派”,老师遭武斗,甚至有一位教授的家属被拉到操场上被活生生地打死了。原本温馨的校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白色恐怖。这一段时间里,老师都上不了课,只能勉强起到维持纪律的作用;学生动不动就闹腾,老师是被打倒的对象,也没有威信。整个学校一片乌烟瘴气。民大附中更名为160中学,隶属西城区,学生都是北京本地人。当时有人提出:既然地方上已经有了民族中学、民族大学,那么在北京就不用再设立一个民族中学了。学校几乎消失。即使是文革过后,学校依然没有名气,不复昔日辉煌。

  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我们无法与两位老师感同身受,但从那么多的历史材料来看,文化大革命带给一代人的影响深刻得无法磨灭。这是一个大时代在这一代人身上烙下的印记,他们为此激愤,为此伤感,为此郁结,更为此反思。过去的已经过去,他们能做的,只有面向未来。

  附中深忆

  对于母校,老师们都极有感触。他们都还记得:在西单小石虎胡同的时候,全校六个年级九个班,学生都住校。学校小,学生也少,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都极为深厚;虽然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可是大家都互相尊重,日子过得和乐融融。学校规模不大,师资力量却很强:有很多位国家一级教师,全国运动会还请学校的体育老师去做裁判长......每一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考取全国重点大学,整个学校在北京相当有影响力。

  学校的外事活动很多。每一年,同学们都会穿上绚丽的民族服装,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游行;因为最靠近天安门城楼,总能看到毛主席向下边挥手致意。建国之初许多国家领导人访华,同学们在路旁作为鲜花队夹道欢迎。时隔多年,海老师依旧记得当时朝鲜和前苏联最高领导人来访时的场景。

  提到附中精神的传承,全老师建议:学校不光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要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这是附中多年来的传统。当年附中的女子篮球队去参加全北京的比赛,是乌兰夫总理亲自给她们加油鼓劲,合影留念。学校里开展的各项文体活动:歌咏比赛、篮球赛、足球赛等,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在北京市各大高中的学生中,附中的同学不能不说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最后,两位老师畅谈了自己对于学校和百年校庆的寄语。全老师深情的说:“学校的意义在于:为江山提秀则,与日月争光辉。学校对于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继续坚持和发挥好学校的功能。田校长为学校带来了新气象,为学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校会越来越好。13年的百年校庆,我一定会去!”海老师则说:“把学校办的好一点!给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过去的蒙藏学校为蒙藏地区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现在的多民族学校更要为各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人才。对百年校庆我寄予很大希望,到时一定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