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业务专题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百年校庆 > 校友成长之路 记数学科学学院斯力更教授 日期:2013/11/01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字号:[ 大 中 小 ] 摘自(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学生记者团 斯力更教授,曾任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副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校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内蒙古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内蒙古科技进步奖评委、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内蒙古数学学会副理事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等。2006年离休后又返聘至2009年底。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美国传记研究会(ABI)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顾问委员会名誉委员。1988、1989、2000年分别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内蒙古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的研究方向以泛函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见长。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从事数学教育工作50多年。5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教学和研究并重,培养了一批批蒙、汉语兼通的数学人才,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了三部著作。 艰苦的求学之路 斯力更,蒙古族,汉名巴凌云,1931年生于呼和浩特市,7岁入小学,后进私塾,1942年插班到土默特小学,各科中算术学得明显好。 1946年春,入私立恒清中学,读了一学期就因经济困难辍学,于1946年秋季考上国立伊盟中学。校址离包头400余里。为了寻求公费读书,他背着行李、书籍,同几位同学一起,在荒凉的沙漠草原上步行了6天,才到达学校所在地——宰生庙。从此,走上了离家求学之路。 当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49年5月初中毕业。当时国、共与德王三方人士均在学校毕业生中频繁活动,争取青年。何去何从,每人都须当机立断。他向往解放区,于是就秘密联络了八位同学,回到呼市,经地下工作者赵绶恩介绍,向东步行,几经辗转,到丰镇参加革命,被安排到绥蒙政府行政干部学校学习。不久,绥蒙政府把他和一些年纪小的学生保送到北平蒙藏学校,他们拿着绥蒙政府的护照,进入了蒙藏学校。当年,数学教师胡玉芬(北大物理系毕业)是他在数学方面进一步提高的启蒙老师,就是这位胡老师影响他走上了数学之路。1952年高中毕业,上级有令,这批学生要保送到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蒙古文,不久又转入北京大学东语系借读。后因病休学。一年后,因无后继的班可入。他不得不以“社会青年”身份,于1954年参加高考。因在报志愿时,将本来要报数理科学(属综合性大学),误报成数理科系(属高等师范院校),被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按第三志愿录取。1958年大学毕业。他被教育部“特别指令”调分到内蒙古师范学院(现内蒙古师大)数学系,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1960年他被派到南开大学数学系进修,为期两年。主要听了邓汉英、王梓坤诸教授的讲课,参加了泛函分析和运动稳定性理论两个讨论班。 光荣的从教之途 他在内蒙古师大五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教过专科生、本科生、工农兵学员、硕士生及夜大生、函授生;有蒙语、汉语授课班。 在教学工作中,他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认为备课讲课要抓四个要点,即重要的概念、关键的论证、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易出错误的岔口。同时,他非常关注如何讲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何讲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认为如何将学生被动地听讲,通过启发、引导转变成主动思考的听讲,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对此他有一定的体会和见解。 他的教学态度比较严谨、对学生要求也较严格。但教学方法灵活、重点突出、难点分析较清楚,素来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为学生撰写的《常微分方程讲义》油印9次,反复修改后才正式出版;《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基础》讲授5次方油印成册。他为国家和自治区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批蒙汉各族数学人才。他们支撑了内蒙古广大地区的基础数学教育,功在国家民族,利在子孙后代。“文革”之后,首次评职称时,他由助教晋升为副教授,1983年晋升为教授。 1983—1986年间,他第一次带出运动稳定性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章毅、马万彪。两人均有不凡成绩,仅在学习期间就先后分别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和一些大学学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他们的事迹分别都有专稿介绍:《中国高等教育》(1988年第7—8期);《内蒙古日报》(1990年11月30日)。后又招收了6届硕士研究生。同时,他主持了稳定性理论和差分方程两届教师讨论班,为了促进青年教师业务的提高,还曾组织了其它学科的6个教师讨论班。现在,内蒙古师大数学科学学院已形成了一支以蒙古族数学工作者为多数的科研队伍。 他的教学工作同他在数学上的研究是分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1963年以来,他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九十多篇论文,主要发表在《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数学物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经济数学》、《非线性分析》(Nonlinear Analysis)、《计算机与应用数学》(Computers And Math. With Appl.)、《应用数学与计算》(Appl. Math. And Computation)和《清华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和论文集上。 他的研究工作多有新的突破,受到教育界与学术界的关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等一流期刊,委托他审稿,一些大学邀他评审博、硕士论文,美国《数学评论》也约他撰写评论;还应邀参加多次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1990年,应邀出席了首届亚洲数学大会(在香港)。1980年以来,曾获内蒙古科技进步奖三等、二等、一等奖,内蒙古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教委优秀蒙文教材一等奖,内蒙古教育系统特殊贡献奖和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师教师二等奖。 此外,1994年出版了专著——《中立型时滞系统的运动稳定性》,较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2001年又出版了专著——《带有时滞的微分不等式和微分方程》,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时滞微分不等式方面的研究工作。1989年以来,还为美国的《数学评论》撰写评论或文摘30多篇,并在《数学评论》上发表。 他的传记或长篇记载,已被《中国现代数学家传》(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民德主编)等五部著作收入;其生平简介,被收入国内、外多种名录,如《中国当代数学家与数学英才大辞典》;英国(IBC)和美国(ABI)出版的名录等。另外,他的生平事迹,在《中国高等教育》、《内蒙古教育》以及《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多有专稿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