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缅怀敬爱的胡玉芬老师

日期:2013/11/01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字号:[ ]

  文学义(蒙古族1956届)

  一九八八年六月十七日,当夕阳余辉染红天际的时刻,敬爱的胡玉芬老师与我们永别了。当噩耗从北京传到祖国的北部边疆内蒙古,所有曾经受到她老人家教诲的学生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深切悼念这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为中华大地培养出成千成百个优秀共产主义者和民族建设人才的民族教育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她对党的民族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更不会忘怀她对民族学生慈母般的恩爱之情。

  胡老师出生在浙江省一个颇有声望的数学之家,幼年时她就对物理、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物理系。在校学习期间就经常想着如何“报效”祖国,为中华争光。当她大学毕业时又以出色的学习成果获得了出国深造的资格。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占我国大量领土,在我国领土上肆意进行着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之际。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险的严重关头,她毅然决然放弃出国留美深造的机会而留在了国内。与此同时又先后婉言谢绝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所国内名流学府的聘请,自愿地来到了北京蒙藏学校(现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任教。甘当一名民族中学的教师。

  胡老师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心都与民族教育事业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她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民族教育事业,把全部心血都洒在了中华大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各族青少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革命者和优秀人才。

  胡老师五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民族教育这块园地上。她默默无闻地耕耘着、战斗着,把自己的爱全都献给了蒙藏学校这所民族的大家庭。她对一代又一代的民族青少年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备至、一往深情,然而,她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每每我们想到她老人家一生孤身,以坚强的毅力和勇气战胜坎坷的生活,全心全意为民族教育事业辛勤地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情境时,每个学生都为之潸然泪下,深深地被她那崇高的品质感动不已。解放后,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敬爱的胡老师更是青春焕发,一心扑在教育数学上。她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埋头实干、一丝不苟,在这所民族摇篮里,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她无愧为一名崇高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愧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九八四年,胡老师已是七十一岁的高龄,她老人家还语重心长地说:“人生若能重来,我还选民族教育这一行。”现在,胡老师虽然离开我们了,可是她的话语却永远地铭记在各族学生的心中。她那为民族教育事业献身、死而后已的精神将永放光芒。

  胡老师以校为家,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她在长期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教学效果上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称赞,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胡老师那种始终如一、谦虚谨慎、严格律己的治学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为了备好一节课,讲好一个法则,证论一个命题,胡老师都要认真查阅资料,掌握最好的研究成果和有关新信息。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新的知识原理,胡老师认真钻研教学法,在讲授方法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逻辑严密,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注意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胡老师对待同志真诚坦率、和蔼可亲。她经常和教师一起平等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热情帮助和培养年轻教师成长和进步,广大各族教工深深为之感动,她也受到了广大教职工和同学们的尊敬和爱戴。胡老师是各族师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在动乱的年代里,这样一位深受师生爱戴的老教师却横遭诬陷,受到残酷的迫害。她在逆境中,“威武不能屈”,始终没放弃对民族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一颗赤诚的心向往着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坚信复兴之日一定会到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人民教育事业,特别是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创造了光辉的前程。此时此刻,胡老师虽然年过六旬,两鬓霜白,身心又受到严重摧残。然而,她老人家又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民族学校的讲台,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余热。她把自己的心与为国家培养民族建设人才的脉搏紧紧地贴在一起。一九八四年,胡老师应内蒙广大学生的邀请来到呼和浩特,受到数百名学生和党政领导的盛情款待和热情欢迎。同学们以胡老师“树起了一座丰碑,光彩了少数民族历史,你的名字将永远留在民族的历史上”这样的深情赞美,给予他老人家高度评价。

  教师最大的赞美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今天,敬爱的胡老师,您的学生已遍布神州大地,有学者、教授、作家、导演、画家、医生、革命领导干部。他们、她们正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奉献着自己的才华,成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骨干。今天,当我们回忆敬爱的胡老师的时候,我们为这样一位民族教育家、我们各族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自豪,也为她老人家能培育如此众多的优秀人才而高兴。

  敬爱的胡老师,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