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追忆王扶汉先生

日期:2013/11/01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字号:[ ]

  郑泽平(汉族1978级)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回到1979年。时已大学二年级,风华正茂22岁的我。中央民族大学,我的母校,梁思成夫妇设计的古朴典雅的中国少数民族最高学府。楼宇匀列,平实中孕育着非凡,林木葱郁,散发着天然的芳菲和生生不息的气蕴。从祖国边陲走来的各民族优秀儿女,莘莘学子,一迈进校门就一步迈进了春天里。

  不去说,巍峨的图书馆夜夜灯火通明,亲切的管理员们在行行列列的书柜间来来去去忙碌穿梭的身影,为饥渴的学子奉上甘霖;不去说,各大教室,书声朗朗,五十六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在五十六个民族优秀儿女的热血沸腾,热汗纷飞中传承;不去说,食堂里,热气腾腾的菜肴美味可口,并不因是国家免费提供而失去了品质和风味;不去说,大礼堂歌舞飞旋,各民族的优秀剧目经典电影周周上演,来自边塞的少数民族学子由此了解了京剧,梆子,相声,话剧……;不去说,体育场上,游泳池里,读书时静如处子的学生,此时此刻,生龙活虎,倒海翻江;不去说,校园外,风清月朗,笔直白杨树掩映着的李四光小路,激发了学子们对科学世界的向往;不去说,校园里,各民族学生身着缤纷五彩的民族服装,妆点着本来就已经很美很美的这个地方;不去说,学子们稚嫩的习作,可以在冰心家温暖的灯光下,由大师亲切点评,那盏小桔灯从半个世纪前点亮,一直照着这里;不去说,民族学的研究,可以在费孝通的广博启发下,铺展开来,江村经济,乡土中国在行行复行行中,愈走愈宽;不去说,吴文藻,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闻宥,李森,傅懋--,马学良,王锺翰,于道泉,宋蜀华,陈永龄,陈振铎,陈述,王辅仁,裴裴,戴庆厦,牟钟鉴,张公瑾,耿世民,这一串串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学、音乐、文学的大师大家,啊,那彩虹一般绚烂,那清流一般纯净,那高山一般坚韧,那大海一般雄浑,亲爱的母校,这美好的一切都不去说,不去说。因为孕育了这美好的一切的一切,皆因为有了师魂,一切才如此瑰丽,一切才如此丰实,一切才如此生动,一切才如此动人心魄,让人终生难忘.这,许就是永恒.师魂,母校的真髓。然而,今天,这一切都不去说,我只想说说著名的易学大儒,时任民语系副教授的王扶汉先生。

  当校园被紫丁香,白丁香那馥郁芬芳的香气弥漫着的春天里的一天,学子们看到了一则通知。某日晚,在民语系的大教室,有一位叫王扶汉的先生办讲座,用杜诗讲杜甫。晚上七点的讲座,五点已然座无虚席,后来的同学只能站在走廊里,换教室,又是满,再换教室,还是满,时间到了,不能再换了。于是鸦雀无声的教室里响起了王扶汉先生抑扬顿挫,汪洋恣肆,纵横捭阖,上天入地,引人入胜的讲课声。先生上课,只带一包烟,无论讲什么,先在黑板上一字不落地默写下来。漂亮的板书,惊人的记忆,潇洒的身姿,一位飘逸严谨的痴醉于教学中的良师呈现在求知若渴的学子面前。于是,先秦文学,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一步步,先生把学生们带进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大美之境。先生的课也从教室延伸到家里,不请自来的学生总是把这里用欢声笑语充满。——其实,这是一个办公室充当的家,只先生一人居住于此。自打先生被打成“右派”之后就孑然一身了。求知的课堂不仅在课堂、在家里,还有校园枝繁叶茂的林荫道上,求教的时间里还伴随着先生和学生们唱戏的声音。先生自小酷爱京剧艺术,拉得京胡,唱得小生,先生扮的周瑜可是非常的帅气,非常有味道呢。后来先生大名不胫而走,学校对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堂堂的北京大学都请先生去讲课。据听课的人讲,北大自鲁迅、朱自清以来,从未见过如此盛况:讲课的大礼堂不仅座无虚席,连过道里,窗台上都站满了听课的学生。

  时光荏苒,已经过去三十年了,那些听过先生课的人对先生精彩的演讲仍然记忆犹新。先生一生教学,他常说最佩服的人是叶圣陶先生,教书育人一辈子,桃李满天下。先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先生退休后,不断到各处去讲学,远到日本,近在家中,学生就不曾断过。先生去贵州讲学后,说好的讲课费最后却分文不取,先生说,没想到改革开放这么久,中国发生了巨变,可边远地方还如此贫穷。当地教师的报酬就是每天三碗小米,先生怎么忍心再收讲课费呢。

  即使先生生病住院,病房里来求教的学生也是络绎不绝。先生在病榻上仍然徜徉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大美之境。为学生答疑解惑,从未间断。有诗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此形容先生这样为人师表的一代尊师再贴切不过了。先生于学问、于学生一丝不苟,治学极其严谨,然而,先生的生活却是简单到了清贫。后来,先生搬到了家属院的宿舍楼里,一台学生送的电视机看了许多年,一台简陋的冰箱,门都要掉了,用胶布粘着。除了先生的书籍、手稿,可以说家徒四壁。唯有先生一肚子的学问也随先生仙逝而去了。如今,先生吟诵《诗经》的清音雅韵还在耳畔回响,然斯人已去。

  为师者,何为贵?传道、授业、解惑也。先生做到了。先生的学生无可计数,从山西运城的董村小学,到蒙藏学校的中学,到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中有的成了专家,有的成了学者,有的成了官员,有的当了老板,无论从事什么行当,学生们记住了先生,记住了母校。记住了在母校的求知人生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位让人终生难以忘怀的恩师。要象恩师一样敬业,把学问做到极致,把工作做到极致。

  若论物质财富,先生虽有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但仍贫困潦倒;若论精神财富,先生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可谓最富有之人。先生堪称大儒,最简单的物质生活,最顶尖的学术高度,高山仰止,高山仰止!这也是学生最刻骨铭心,没齿难忘的母校之魂。

  毕业已经三十年了。先生施教过的蒙藏学校(今中央民族大学附中)迎来了百年校庆。为纪念王扶汉先生,负责校庆的老师约我写一篇纪念文章。学生才疏学浅,不能尽述先生风采之一二,然笔拙意诚,祝母校千秋万代,愿先生精神永存,师魂永在,此乃学子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