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收购东院松坡图书馆扩充校园 两院合二而一

日期:2013/10/30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字号:[ ]

蒙藏学校石虎胡同8号毓公府的东邻是石虎胡同7号。

石虎胡同7号明代时为延陵会馆,又称常州会馆或武进会馆。《花村看行侍者谈住》中说:“董心葵名廷献,武进人。偶过石虎胡同,有延陵会馆,门攲墙缺。心葵私计曰:‘此奇货可居也。’乃罄其3000金,饰除整饬焉。时周宜兴将介枚卜,敦请而奉为主室。始而骇,继而感,后则安焉。敬之爱之,尊之信之,千金万金之托,一言九鼎之信,内外事委任而授教焉。此真奇贾也。”

上述的董心葵,明末武进人,是一个无赖之徒,在北京结交东厂、锦衣卫的人,借势招摇。他偶然过石虎胡同,看到这个会馆门也倾斜了,墙也残缺了,认为这是奇货可居,可借之谋利,就出大钱将其整饬一新。

上述的周宜兴,就是周延儒,常州宜兴人,万历进士。崇祯二年(1629)任东阁大学士。次年与温体仁并列为宰相。古代以占卜选官,占卜谁吉利,就让谁当官,这就是“枚卜功臣,唯吉之从”,所以泛称选官为“枚卜”,明代特指选大臣为大学士,入内阁办事为“枚卜”。周延儒“将介枚卜”,就是将做宰臣。此人在官庸懦贪鄙,家人在乡也横行不法。董心葵看周延儒当上了宰相,又贪赃枉法,就使劲巴结,将这个宅院给了周延儒。这里成了周延儒的府第。

崇祯十五年(1642),清兵打来,周延儒惊慌失措,请来僧道百人,在石虎胡同口设大法场,诵《法华经》第七卷,喧嚣一场。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逼近京畿,周延儒自请督师,驻通州,避敌不战,虚报战功。不久就被人以十大罪状指控,被皇帝赐死,自杀而终。他在这个宅院总共住了14年。

周延儒死后,这个宅院被没收。清初,这里为吴额驸府。吴额驸,即吴三桂之子吴应熊。顺治十年(1653),他娶清太宗皇太极第十四女为妻。民国年间出版的张江裁著《燕京访古录》中说,这里“共和11年,有人于宅掘出蟋蟀盆,用青泥制成,状极古雅。盆底有‘月如’二字印章,即三桂之号也”。在吴三桂之子的府第里,发现吴三桂用过的蟋蟀盆,这也是这个宅院确为吴额驸府的佐证。

长期以来流传这个宅院是吴三桂的王府,可能是因为它曾是吴额驸府的缘故。实际上,作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其府第不可能只是这么一个宅院。

康熙年间,吴三桂举兵叛乱,又自立为帝。吴应熊亦因此被族诛。这个宅院又被没收,为右翼官房。

雍正二年(1724),重定宗学管学制度,改八所宗学为左右翼各一所宗学。次年,右翼宗学就在此办学。

宗学是清朝官办学校之一,专收皇族爱新觉罗氏近支子弟。右翼宗学专收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的宗室子弟。这四旗“禁旅”护卫从德胜门到宣武门的内城西部,在京城右翼,所以这所宗学称右翼宗学。

关于雍正、乾隆年间右翼宗学在石虎胡同,史有明载。《钦定八旗通志》中说:“右翼宗学于雍正三年初设,在西单牌楼北口石虎胡同,共房88间。”《京师坊巷志稿》中说:“右翼宗学,旧在瞻云坊北。”瞻云坊即西单牌楼。这两段记载,应属可信。

这个宅院1949年时房屋计为53间。如果加上第四进院和西墙根两处因糟朽而拆除的房子,则可与88间吻合。这里为右翼宗学校址应无疑问。

大约在乾隆十年(1745)至十九年(1754)间,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曹雪芹曾在这个宅院呆过,在右翼宗学担任抄写工作。敦诚(1734—1791)有首诗,题为《寄怀曹雪芹(霑)》,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他24岁时在喜峰口写的。诗中写道:“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接■倒著容君傲,高谈雄辩虱手扪。”诗中的“虎门”,据红学家考证,就是敦敏(1729—1796)敦诚兄弟就学的石虎胡同右翼宗学。“数晨夕”语出东晋陶渊明《移居》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就是晨夕与共的意思。“西窗剪烛风雨昏”更是描述了他们相处之诚。他们在风雨之夜,不拘师生礼数,剪烛畅谈,或者发一通愤世嫉俗的牢骚。或者纵论古今和人生,兴致来潮则作诗唱和,不时以酒助兴。所以敦诚离开宗学以后,仍感慨系之,诗寄曹霑。

当时石虎胡同里还有一个有权势的人——傅良。《宸垣识略》中记载:“二等敦惠伯第在西单牌楼石虎胡同。”“二等敦惠伯”即傅良(?—1777),一作富良,是康熙、雍正时大学士马齐之子,镶黄旗人,姓富察氏。乾隆十四年(1749)袭二等敦惠伯,历官銮仪使,伯都讷、吉林副都统,绥远、吉林、宁夏将军,晚年官至西安将军兼领侍卫内大臣。曹雪芹大概常到傅良家中,所以敦诚在《寄怀曹雪芹(霑)》中又写道:“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弹食客铗”语出《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这里意为做权贵之家的食客。“富儿”既泛指富贵人家,又特指傅良,语意双关,极为巧妙。

这个宅院东邻果匣胡同,有一哈姓人家,以扎风筝为业。曹雪芹亦精于此道,有《南鸡北鸢考工志》之作。公余之暇,他常来哈家,切磋技艺,指点如何扎架,如何彩绘。哈家得其技巧,工艺日臻精湛,不仅扎的紧,而且彩绘精细,在京城出了名。从此数代操此为业,每到春节厂甸庙会(在南新华街,正月初三到十七日举办,出售小吃、空竹、风车、风筝、糖葫芦等),必设摊出售,人称“哈把风筝”,清末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奖。

看来,曹雪芹以右翼宗学为据点,既扣富儿门,也交往平民百姓,这也是深入生活。

乾隆十九年(1754),因这个宅院房子“糟朽破坏”,右翼宗学迁到绒线胡同。《钦定八旗通志》中说:“右翼宗学……乾隆十九年移于绒线胡同内板桥迤东……”所以嘉庆时昭梿著《啸亭杂录》中说:“雍正中,特设宗室左、右翼各学,……左翼在金鱼胡同,右翼在帘子胡同。”帘子胡同就在绒线胡同内。

这个宅院在右翼宗学搬出两年后,就为裘曰修居住。裘曰修(1712—1773),清大臣、学者。字叔度、漫士,江西新建人。乾隆进士。历官礼、刑、工部尚书等。奉皇帝命撰写多部著作,其中有《热河志》、《太学志》等。曾奉命勘察河道,治水有功。死后谥号文达,有《裘文达公文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六月廿四日《内务府奏案》中说:“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乾隆二十一年六月廿四日内阁奉旨:交内务府于内城官房中查一所赏给裘曰修居住……现有宣武门内石虎胡同宗学,因糟朽破坏交回房一所,计86间。若通融粘补收拾,可以得住房四五十间……奉旨:着将石虎胡同房间赏给,钦此。”

从这则档案可以看出:(1)右翼宗学搬走的原因是因为房屋糟朽破坏;(2)此宅院赏给裘曰修居住;(3)整修了,把糟朽严重不堪修复的房子拆掉了,80多间只剩下四五十间,这与1949年统计的53间完全吻合,看来从乾隆二十一年以来直到如今,这个宅院房子没有大的变化。

按清时制度,汉族大臣多数都住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以南右安门、广渠门、左安门以北的外城。只有极少数受到皇帝赏识的人,才可以住进内城,裘曰修就是其一。《啸亭续录》中说:“定制,汉员皆侨寓南城外,地势湫隘。凡赁屋时,皆高其值,京官咸以为苦。又聚集一方,人情諈诿,势所不免。列圣咸知其弊,故汉阁臣多有赐第内城者,如裘文达赐第石虎胡同。”

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1728—1805)《潜研堂集· 潜研堂诗集·卷四》有《题裘漫士少宰苑东寓直图》七首,其中一首写道:“趯台西畔有新庐,履道坊南宅不如。应为城居少花竹,天教销夏此闲居。”诗中自注说:“公赐第在长安右门西。”长安右门即西长安街上的一座砖石结构大门(已拆除)。诗中说的“新庐”就是石虎胡同这个宅院。它在中南海趯台(今称瀛台)之西,所以说“趯台西畔”。“ 履道坊”即裘氏原先在外城的住地。

裘曰修住进这个宅院时是工部尚书。他在乾隆三十八年卒,总共在这里度过18个春秋。他虽官至尚书,但俨然学者风度。他的会客室门上端挂“好春轩”匾额,他死后匾额犹存,直至民国初年。好春轩的确切位置,纪昀(字晓岚,1724—1805)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记载:“厅事西小屋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宾客地。北壁一门,又横通小屋两楹。”依此按图索骥,很容易找到好春轩。至今房屋还是这般格局,只不过没有匾额罢了。

对这个宅院,清人多有记述,以《阅微草堂笔记》最详:“裘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文达之前,为右翼宗学。宗学之前,为吴额驸府。吴额驸之前,为前明大学士周延儒第。”纪昀、钱大昕、王鸣盛、朱筠与裘曰修都是乾隆进士,同为编修,裘为长者,志同道合,常有接触。纪昀应当来过这里,所记看来是可信的。此外,洪亮吉(1746—1809)在《更生斋文甲集》更具体地记述了裘曰修在好春轩待客的轶事:“裘文达赐第构一轩,名‘好春’。退直所憩,宾客门下往来者,于阍人率不关白,径入此轩。若已退直,则公必坐轩左右若待客矣。一日,岁值小除,诸人咸诣轩与公饯岁。忽司阍者至公侧耳语。公大笑曰:‘户部堂官岁尽分饭食银,亦不可告人耶?’即命清挈一囊至,泻出之,皆库贮大定50两。公数座中客若干,令各怀其一,曰:‘诸君年事大窘,聊以分润耳。’数不足,复命人取之,偏给乃止。”

裘曰修死后,这个宅院仍归其后人居住。乾隆五十四年(1789)的内务府奏案中说:“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初二日,遵旨查得历年赏给汉大臣等居住房间,有伊子孙居住者八处,并无子孙居住者五处……谨分缮清单,恭呈御览。……奉旨:不必撤回,着仍赏给居住,钦此。”在其清单中记有:“……赏给裘曰修石虎胡同房86间,现系伊孙国子监学正裘元复居住。”

从这则档案可以看出,(1)历年能得到赏赐在内城居住的汉族大臣仅13人,为数极少,裘曰修属受宠者;(2)乾隆末,这个宅院由其孙裘元复居住。

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裘氏后人将此宅院出售给安徽潘氏。潘氏在此居住了60多年。

光绪宣统年间,这个宅院连同西邻毓公府,都由朝廷购买,收归国有,拟在此两院建立海军部,与东城铁狮子胡同的陆军部遥遥相对,一“石虎”,一“铁狮”,以显固若金汤11

计划尚未实施,清室却已倾颓。两个院子依然故我。

总之,这个宅院明时先后为延陵会馆、周延儒府第;清时先后为吴额驸府、右翼宗学、裘曰修赐第、潘氏宅。应当没有疑问。

民国初年,这个宅院与8号毓公府同为“官产”,由近代立宪派人物汤化龙(1874—1918)居住。

汤氏系湖北蘄水(今浠水)人,光绪进士,曾留学日本。1912年袁世凯窃国后,汤先后任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1916年袁死后又投靠段祺瑞,先后任众议院议长,内务总长。1918年9月在加拿大被刺身亡。

汤氏住进这里后,其友田某在此猝死,接着汤氏也被刺,好春轩为“凶宅”这甚嚣尘上。其家属余悸未消,匆匆搬走。此院又为“官产”。由财政部财政金融学会使用。

1922年.在这个院子里筹办松坡图书馆第二馆。“松坡”是蔡锷的字。1915年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时,他在云南首先举起义旗,发动了波及全国的抗洪(洪宪)护国斗争,迫使袁放弃帝制,恢复民国。1916年,在日本病故。他的老师梁启超(任公)为了纪念他,打算创立松坡图书馆。1918年,梁启超和丁文江、张君劢等到欧洲游历,搜集图书。先在上海筹办,后移北京,向北洋政府申请建馆用房。1922年10月黎元洪拨给北海快雪堂作为馆址。梁启超认为不敷使用,他在段祺瑞执政时当过财政总长,知道财政部有石虎胡同七号官房,财政金融学会借用。眼睛就盯上这个宅院了。于是跟财政部协商。财政部很快就将此院拨给了松坡图书馆。1923年11月4日各项筹备工作就绪,松坡图书馆在快雪堂举行成立大会。从此,以快雪堂为第一馆,专藏中文图书;这里为第二馆,专藏外文图书。1924年6月1日,这里的第二馆首先开放。在这里参加筹备和服务的有梁启超、丁文江、蒋方震、蹇季常、蒋复璁、张君劢、徐志摩等。

住在好春轩的有蒋复璁、张君劢和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早年留学美、英,回国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大学任教。1923年起在东坡图书馆任干事。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蒋复璁、梁实秋主编的《徐志摩全集》中,有蒋复璁写的《徐志摩小传》,记述了徐志摩的这段生活:“民国12年,余因先叔之命,服务于北平松坡图书馆。志摩亦往同寓,日夕相处,达3年之久。”该书中《徐志摩年谱》也说:“是年(1923年——引者注)春,蒋复璁北上,仍肄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因学分几已修毕,故在西单牌楼石虎胡同七号松坡图书馆服务。此馆为梁启超所创办,自任馆长,蒋方震掌编辑部,蹇季常掌总务部,蒋复璁任编辑。先生任干事,协助英文函件。与张君劢及蒋复璁皆住该馆。先生《石虎胡同七号》一诗,就是住在这里时即景写的。”又说:“七月(1925年——引者注)……陆小曼病,先生兼程返国,与蒋复璁同寓清裘文达赐第之好春轩。”陈从周编的《徐志摩年谱》也说:“1924年(民国13年)甲子,29岁。与陆小曼相识于北京,志摩居松坡图书馆,这时他正任北大教授(校长蔡元培),同里蒋慰堂(复璁)方服务于该馆中。……冬居石虎胡同七号,有《石虎胡同七号》诗。”

徐志摩在《石虎胡同七号》中把这个宅院描写得可爱迷人。诗人以拟人法,描写了藤娘(藤萝)、柿掌、槐翁、棠姑(西府海棠),还有小狗、小雀、小蛙、蚯蚓、蝙蝠、蜻蜓等。诗中充满了对这个庭院的陶醉,反映了在这个院子里的快乐生活。诗中写道:“大量的蹇翁,巨樽在手,蹇足直指天空,一斤,两斤,杯底喝尽,满怀酒欢,满脸酒红,连珠的笑响中,浮沉着神仙似的酒翁——”这里的“蹇翁”就是蹇季常,也指和他开怀畅饮的同事。蹇季常是梁启超的智囊,一生好酒。所以诗中这样描写。看来这些文人工作余暇,常举杯对饮,乐在其中。

有举怀笑谈,也有激烈的论战。1923年,爆发了轰动全国知识界的科学与玄学论战,其代表人物就在松坡图书馆筹备者中。科学派代表人物是丁文江(1887—1936),早年留学英国,1916年创办中国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地质界开山学者之一。对立面就是张君劢。大量的外文图书源源“拿来”,各有所取,自有论战。

这院里的松坡图书馆藏有英、法、德、日文图书近万册,在当时的公共图书馆来说也就算可观了。文人学者们常来阅览,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铸成等。郁达夫《在回忆里》说:“民国十三四年之交,我忽而在石虎胡同的松坡图书馆里遇见了志摩。”老报人徐铸成在《北图忆旧》中说:“我在师大半工半读时,经常跑市内的图书馆,最常去的是梁任公先生主持、设在西单附近的松坡图书馆。”

1929年1月,梁启超去世。不久,蹇季常也去世了。这里的松坡图书馆无人执掌,经费也十分困难。只好把图书都搬到北海快雪堂,与第一馆合并。

1931年3月24日,蒙藏学校与松坡图书馆正式立契,以现洋9000元买下这个宅院,扩充校舍。为了扩大操场,将中间的院墙拆除,以致不了解情况的人把这两个院子混为一谈。

7号院是迄今保存完好,有证可考的真“古董”——曹雪芹遗迹,先后留下了曹雪芹、梁启超、徐志摩等众多名人的足迹,因而名著京城。

如今,这些历史遗迹都在蒙藏学校这个大院里。

现将石虎胡同7号的演变列表如下:

  

时间

名称

明代

常州会馆或武进会馆

明末

宰相周延儒府第

清初

吴额驸府(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府第)

康熙年间

右翼官房

雍正三年  (1725)

右翼宗学

乾隆十九年(1754)

右翼宗学迁到绒线胡同内帘子胡同

乾隆二十一年(1756)

工部尚书袭文达(曰修)府第

道光二十年 (1840)

潘氏宅

民国初年

议长汤华龙宅、财政部官产

民国十一年(1922)

松坡图书馆第二馆

民国二十年(1931.3)

学校以9000元收购辟为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