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四所官学合并组成

日期:2013/10/30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字号:[ ]

蒙藏学校是由咸安宫学、唐古忒学、托忒学、蒙古学等四所官学的基础上合并而成。

1938年至1939年成书的《北京市志稿》引用有关记载说,咸安宫学在器皿库之西,东向,房二十七间。雍正六年(1728)特设,以教育内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后秀者。派翰林等官督课。

乾隆十六年(1751),改建寿安宫,官学移置西华门旧尚衣监。道光二十三年(1843),核减月费、膏火(经费)。同治年间,编纂《方略》,借该官学学舍开馆编修志书,于是学生到学更加稀少。光绪八年,管理尚书志和、总裁少詹事宝昌,酌立章程,进行了一些整顿,官学稳定了些。

唐古忒学,就是藏学,是清王朝为培养藏语研究和翻译人才的官学,其创始年代不详。

托忒学,是蒙古学的一个分支,是培养新疆托忒蒙古语研究和翻译人才的官学,其创始年代亦不详。

蒙古学,《北京市志稿》引用有关记载说,蒙古官学,乾隆十二年(1747)设立。于八旗蒙古官学内,每旗拣选三名,共二十四名,令在学读蒙古经书及阿里嘎里子韵,并书写乌木克蒙古翻译等学业。官学中有满族教习(教师)二人,学生二十四人。

辛亥革命后,这四所官学年龄大的学生到社会就业,年龄小的学生仍滞留学校。但学校已不能正常开课,他们的出路要由蒙藏事务局帮助解决。

鉴于内蒙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当时学校教育仍很滞后,蒙藏学校招生困难诸多。于是将上述四所官学合并组成蒙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