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在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加速振兴民族文化

日期:2016/08/11  来源:文化宣传司  字号:[ ]

  辽宁省辽宁省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胡晓华论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象征,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撑。民族文化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民族工艺品等物质文化,还包括民族语言、文字、艺术、哲学、道德、宗教、风俗、节庆等精神文化,也包括维护民族共同秩序和组织结构的规制形态。民族地区文化的发展程度,是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具体体现,更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尺度和标志。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等51个少数民族;7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6%以上;共有8个民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县级市,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比较繁重的省份之一。对于辽宁而言,在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构建和谐辽宁的历史进程中,民族文化应该也能够有新的更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级党委、政府率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辽宁民族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以“一宫三陵”、五女山山城遗址等为代表的民族历史建筑(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人转、喇叭戏、皮影、社火、单鼓、剪纸等列为全国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全省民族地区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全部完成了村村通工程;辽宁《朝鲜文报》、《满族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辽宁省民族研究所、辽宁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阜新蒙古广播电台等适应新形势,进一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影响不断扩大;以满族舞剧《珍珠湖》、蒙古族歌剧《苍原》、满族神话舞剧《白鹿额娘》、舞蹈诗《满乡情韵》、电视剧《努尔哈赤》、京剧《酒魂》等为代表的精品艺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受到各民族群众的喜爱,有的进入国家精品工程;民族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初步形成了以满族文化活动为主导的辽东、以蒙古族文化活动为主导的辽西、以朝鲜族文化活动为主导的中部城市群等民族文化活动圈;以新宾满族自治县兴京满族艺术团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表演团体活跃在国内演出市场,沈阳故宫宫廷礼仪表演、宽甸满家寨民俗风情园成为辽宁旅游的一道风景和展现满族风情的窗口;涌现了以李默然、萨仁图娅、原野等一批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人才;一批带着鲜明辽宁民族文化标记的工艺品走向国内外市场,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全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全省少数民族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在全省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品牌。民族地区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以演出业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产业迈出了新的发展步伐。辽宁民族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民族工作的成果,也是民族文化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构建和谐辽宁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支撑、文化条件。

  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既是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重要内容,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施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工程的繁重任务。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把全省经济社会纳入科学发展轨道,特别是赢得民族地区发展的主动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就必须发展好民族文化;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辽宁,缩小直至解决经济和文化、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全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事实上存在的差距,就必须发展好民族文化;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特别是民族自治县、民族乡不够发达问题,就必须发展好民族文化。只有民族文化真正发展起来,才是忠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利益,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的成果。

  民族文化发展是历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肩负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把民族文化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民族文化发展的步伐。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盘点和用好民族文化资源为切入点,以人才为保证,一手抓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民族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大格局中,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找准民族文化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努力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要用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民族文化发展。当今时代,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民族文化不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这个民族必将落后于历史的步伐。推动民族文化发展,要牢固树立和实践新的文化发展观。新的文化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观点、新论断,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用新的文化发展观统领民族文化发展,要不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目标的认识。要进一步认识到优秀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对文化创新和增强文化力的意义,认识到优秀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健康文化有机组成部分,认识到民族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商品双重属性,认识到市场机制对解放和发展民族文化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民族文化产业要两手抓、两加强,认识到少数优秀民族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主体文化有机组成部分,认识到只有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文化需求。用新的文化发展观引领民族文化发展,重在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贵在联系实际,深入实践,扎实推进。

  要以开放的姿态和开阔的思路发展民族文化。随着中国入世保护期基本结束,中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向全方位、宽领域发展。我们发展民族文化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事、大势,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加速度”参与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要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姿态,对待和处理民族文化发展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做好咨询论证工作,认真盘点和梳理全省的民族文化资源,比如以“一宫三陵”为依托的满族文化资源,契丹创造的“辽文化”资源,资源丰厚的辽西历史文化走廊等,都要统筹考虑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引进创意人才,发展创意产业,加强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加强区域民族文化研究,把东北文化作为“关东文化”这一区域文化的整体,按照多赢的宗旨,精心规划,加强合作,形成开发合力。

  要加大对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对民族地区继续实行倾斜政策,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加大对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投入力度;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进投入方式,把资金向“造血功能”强的地区和文化单位倾斜,向农村倾斜。把民族文化发展进一步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辽宁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民族文化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要集中精力、财力和物力,抓重点,抓特点,抓亮点。按照“一县一品”的定位,确定不同自治县文化发展目标和方向,打造一批独具特色、能够产生中心辐射作用的民族文化示范地区;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分别具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心;加强扶持,推出一批达到国家验收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深入挖掘民族题材资源,吸纳人才,推出一批影响力大、市场占有率高的精品影视作品和舞台剧目;加强少数民族古籍抢救和挖掘工作,整理出版一批民族书籍;深入实施民族教育文化“星光计划”,加大民族艺术人才招生力度,培育一批包括文化创意人才、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内的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要重点发现、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在民族文化领域落实好人才强省战略。

  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不仅能够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且民族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产业、一种财富,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决定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与否。因此,不能只看到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把民族文化产品仅仅当作一种“宣传教育品”,而应当赋予其产业和商品属性,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产业运作和商品经营的方式推进经营性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证明,民族文化只有真正面向市场,运用好市场机制,既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才能把有限的“输血功能”变成无限的“造血功能”,激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要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演出产业、旅游产业、工艺品销售业为重点产业,推进国有民族文化单位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快民营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面向市场,面向群众,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施扶强战略,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逐步培育一批社会影响好、市场潜力大、竞争能力强的市场主体;要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把演出娱乐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向产业上游和下游延伸,延长产业链,打造以沈阳、抚顺、辽阳为主体的满族(清)文化旅游带,把满族(清)文化品牌做强做大。特别是民族表演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需求,全国的满族人口辽宁占居一半,辽宁有基础和实力把以满族歌舞为代表的民族表演艺术做成品牌。把民族性赋予时代性和世界性的内涵,与国际市场对接,走向世界,为实施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工程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辽宁走向世界、世界认识辽宁的坚韧的文化纽带。要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外资和社会力量,投资国家政策允许的民族文化产业项目;适时编制辽宁民族往产业发展项目指南,组织项目招商活动,注意用存量吸引增量,发挥项目牵动作用和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积极培育民族文化市场,重点培育演出市场、产品市场和人才市场,让民族文化市场活跃起来,让文化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要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要把民族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两翼,激发民族文化发展生机和活力。一方面积极推进包括民族文化的创意、民族文化的运作机制、民族文化的组织、民族文化的政策和民族文化的经营等诸多方面的民族文化创新,尤其是文化内容创新,把民族特色作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先进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推动高新技术和民族文化产业的联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高起点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把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目标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