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在创新中继承民族文化

日期:2016/08/11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鼓舞下,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即将在首都北京拉开帷幕。这次会演将全面展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戏剧艺术发展成就,是新时期各族人民大团结,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艺术化体现,是对推进各少数民族文化继承传统、发展创新的大检阅,对于推进各民族文化繁荣,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中华各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的冲刷涤荡,自我调适,学习他民族的长处,发展到今天,以各自独有的特色自立于世界。一个民族的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民族性终将因时代的变迁而与别的民族相交流。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已经或者正在受着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学习和借鉴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在民族文学艺术创作中借鉴其他表现手法,民族传统节日融进别的民族节日的形式和内容,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竞技体育的结合与互相借鉴,在农业、畜牧业生产中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民族传统文化更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地调整适应,学习先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比较中生存,在不断吸取营养、新陈代谢中繁茂起来的。一个民族,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如果固步自封,拒绝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就不能得到健康发展。

  对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以其延绵不绝的灿烂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在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不断发展。只有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发展民族文化;只有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保持民族文化发展的旺盛活力。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和趋势,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结合时代精神加以创新发展,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中华各民族文化,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结合各民族的实际和新的实践,让各民族传统文化在时代大潮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种缺乏创新意识的文化,难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提高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的需要。

  必须倡导科学精神,自觉地适应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以世界的眼光和现代科学体系对民族传统文化作科学的再认识,在全球大时空背景下识别民族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发掘民族文化中那些被人类普遍认同的精神资源,具有世界意义和现代价值的精华,使之在时代的进程中发挥鲜活的积极作用。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不断扬弃和更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创造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与时俱进,永葆青春。要坚持对外开放,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扩大交流,取长补短,创造更加繁荣的富有民族优秀传统又具鲜明时代精神的文化艺术。要从各族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内容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坚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鲜活的创新中发展,积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 杨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