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北京晨报:《木卡姆印象》如诗如画,经典音乐舞蹈增添现代舞台时尚感

日期:2016/08/22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新疆地区的木卡姆一向有着很高的艺术享誉度,但曾来北京演出的多是传统的木卡姆,像此次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木卡姆印象》如此具有现代舞台时尚感的还是第一次。传统经典的木卡姆配以时尚、绚烂的舞台设计以及带有情境的线索串联,让经典的木卡姆诗歌音乐舞蹈拥有了跨越时间、地域和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引入现代手法展示木卡姆

  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诗、文学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古典音乐艺术形式,流传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着大力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交流与发展的精神,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新疆艺术剧院等部门和领导的指导帮助下,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和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创作排演了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作品在保留其原生态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美学理念及创作手法,展示了木卡姆独有的音乐形式、演奏方法及演奏乐器。创造性地运用全息影像、三维全景观演模式等多媒体艺术手段,有效延伸了作品表意和舞台空间。舞美、服装在突出少数民族传统特色的同时,引入现代文化的元素,靓丽时尚,使作品具有了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强大的生命力。

  此次参加会演的《木卡姆印象》,以新疆木卡姆艺术为创作题材,以2015年2月的大型情景诗画《丝路乐魂》为创作雏形进行发展而来。意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创新民族音乐舞蹈的呈现方式,在实现借鉴先哲,关照现代的艺术创新的同时,梳理以“一带一路”为思想指引下的文化艺术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通过音舞诗画表现真善美

  《木卡姆印象》分“序”、“美丽的传说”、“心灵的呼唤”、“炽热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园”几个篇章。通过融合了音、舞、诗、画等艺术形式锻造的美丽场面及赋予戏剧化表演的叙事性情景,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爱情、对幸福生活、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台堪称惊艳的《木卡姆印象》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创作团队引入了“音乐剧场”概念。他们让作品以音乐为主要载体,较自由地融入戏剧表演、舞蹈形体、舞台美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表现手段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体,打造全新的多维视听觉艺术形式概念并在舞台表演中付诸实施,从而更加巧妙地唤起受众对民族文化艺术因素的深层心理认同。让听觉与视觉、虚拟与现实实时地互动与转换,呈现出立体化舞台表演空间,也更趋于时尚性、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具有相当的学术性、前瞻性、社会性和先进性。

  鼓点变幻莫测难分鼓与舞

  《木卡姆印象》就像是一幅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热爱生活的长卷风情画,以爱情、婚礼作为主线,以木卡姆歌舞乐为灵魂。

  第一篇章中的女子独舞《小鹿舞》诉说着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被猎人追赶的小鹿最终得到爱鹿人的保护成为了两位青年男女的红娘,这个情节编排得巧妙而又寓意深刻。第二篇章中婚礼上的爱情二重唱的歌声曲调婉转悠长,让人想起陕西的碗碗腔,情意绵绵韵味十足。第三篇章的两段木卡姆传统舞蹈《太孜》和《朱拉》都极具民族特色。最为热烈的当然是第四篇章的“幸福的家园”,男子群舞《刀郎木卡姆》展现了维吾尔族男子的骁勇剽悍,而女子的《哈密木卡姆》《伊利木卡姆》舞蹈也都是风格独特,最炫的当数女子三人舞的《吐鲁番打击乐舞》。三把手鼓对三位手持红绸带的红衣女子,背后则是五位吐鲁番的各种鼓手,三位手鼓手变幻莫测的鼓点幻化成三位红衣女子的舞蹈,分不清是舞斗鼓还是鼓斗舞,舞罢,即刻迎来全场观众早已按捺不住的喝彩声。

  演出在《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歌声中谢幕,在场的观众都蜂拥到舞台前拍照留念,不少人嘴里都在念叨着:太美了!太好看了!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文

  记者 柴春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