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北京晨报:木卡姆音乐伟大堪比金字塔

日期:2016/08/22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

  《木卡姆印象》首场演出剧照。北京晨报记者 柴春霞/摄

  ■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木卡姆印象》连演两场获赞 指挥瓦吉丁接受专访详解木卡姆艺术

  代表新疆参演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8月19日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第一场,场面热烈,一票难求。随后,在8月20日,《木卡姆印象》第二场演出前,北京晨报记者专访了这台音舞剧的灵魂人物,木卡姆艺术团的艺术总监、作曲家、指挥家努斯勒提·瓦吉丁。

  木卡姆伟大源自其文学性

  木卡姆音乐的伟大是因其文学性与结构性,它可以跟埃及金字塔相比。历史和文化积淀让几何结构形状的金字塔立在那里,木卡姆则因其文学价值和结构形式。

  北京晨报:节目实在太精彩了,而且非常时尚,很想知道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创作《木卡姆印象》的?

  瓦吉丁:这个团(木卡姆艺术团)十几年前曾经排过一个《木卡姆的春天》,但缺少艺术上的冲刺。不久前我们搞了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对我冲击很大。舞台美术的时尚,让我感叹传统的审美样式没人看了,《木卡姆的春天》十年了,演出还不到60场。我觉得要想振兴这个团只有搞创作了。我先做了一台《丝路乐魂》,各个国家的都汇集在一起,热热闹闹的一台节目。但是,我们面临的根本问题是:木卡姆怎么办?木卡姆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了!我是搞音乐出身的,我是搞作曲、指挥的,我知道这个木卡姆不得了!听听热闹,但你要细听起来,细琢磨起来,哎呀,真是不得了!木卡姆音乐的伟大是因为它的文学性,是因为它的结构性,它可以跟埃及的金字塔相比。金字塔几何的结构形状,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东西,让它立在那里;木卡姆则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和木卡姆的结构形式。每12个木卡姆,每套木卡姆内部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每一部木卡姆都由三大部分以一条线索串联起来。木卡姆的歌词是9世纪到15世纪以来中亚细亚一大批伟大诗人的诗歌,充满智慧的。

  时尚的木卡姆印象有灵魂

  木卡姆的来源一定是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的传唱,木卡姆就不能保持鲜活,木卡姆就是一代一代劳动人民心灵的呼唤。因此不能丢掉其主题和音乐来讲木卡姆。

  北京晨报:节目的四个篇章是如何构架起来的?

  瓦吉丁:在决定新创作节目时,因为有不讲故事的限定,所以如何做好一台节目的结构让我也惆怅了一阵。一天晚上我喝完酒,躺在床上,突然一下子就想到:为什么不按照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去做?!第一篇章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有这么个故事,一个青年上山打猎遇到了心爱的姑娘,他俩产生了爱情。他们的身份就是一般老百姓,我加上一只小鹿,用现代舞表现,一对青年男女因为共同爱上小鹿而相爱了。这就是传说,没有故事的故事……

  第二篇章《心灵的呼唤》,木卡姆的来源一定是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的传唱,怎么保持它的鲜活呀!他们相爱,他们路过集市,大家就聚过来给他们办一个婚礼。这就是生活。

  第三篇章最初很艰难。《炙热的爱情》,这对男女一见钟情了,在集市上举行了婚礼,他们的爱仍然必须建立在木卡姆上,他们自己在唱、自己在跳、自己在弹奏,自己也跑到老百姓当中去唱去跳。这里我安排了两个木卡姆的精髓,就是木卡姆的皇冠——女子独舞的《太孜》和女子群舞的《朱拉》,很好听、很复杂的节奏,在西方音乐史上也见不到这样的节奏。

  木卡姆精髓在第三篇章中进行了展示,那么第四篇章中就是炫了!美好的时代《幸福的家园》。我选用了当地其他木卡姆,各种特色的木卡姆——第一个就是男子群舞的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利木卡姆、火焰山的鼓舞,用四个地区的代表性木卡姆来展示其他地区的木卡姆,同时尽量以绚丽结束。

  让西方音乐为木卡姆服务

  西方音乐的技术手段都是工具,要为我的木卡姆服务,50多人的乐队出来的动静就是不一样,但其基础旋律一句都没有动,保持了木卡姆自己的特色才对味儿。

  北京晨报:很难想象您搞了这么大的一支木卡姆乐队。

  瓦吉丁:木卡姆只要三四个人就可以演奏,但如果不进行配器、加工和调色,唱得固然好听,但唱个20分钟观众就听累了,何况一台演出要将近两个小时。怎么办?旋律不能动,我可以配器吧,我可以增加色彩吧,我还可以将二重唱变成独唱变成合唱。凭什么不能用一些西方音乐的技术手段呢?既然用了这些音乐手段,我为什么就不能用钢琴呢?我为什么就不能用上双键盘电子琴呢?它们都是工具,为我的木卡姆服务就行了。此外,我还用了三支西洋乐队的木管、低音贝斯。就这样,一下子变成了50多人的乐队,出来的动静就是不一样!色彩也不一样了!但是,我的木卡姆旋律一句都没有动。没有动你的根啊!我配的和声也不是欧洲式的,是我多少年来作曲当中积累下来的一些和弦。

  《伊利木卡姆》的风格就有些洋气,是欧洲味道的。木卡姆到了伊利不叫木卡姆,后来伊利人说:这就是我们的木卡姆!实际上伊利木卡姆就是南疆十二木卡姆传过来的,到了当地后有了一些当地化的改变,伊利这个地区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那么维吾尔族在这个多民族环境中,它的木卡姆必然受到各民族风格的影响,你看他们的服饰,那4个白胡子老头拄着拐杖跳木卡姆非常有趣。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李澄

  (注:木卡姆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亚、南亚、西亚、北非的音乐现象。据已知材料,至少有19个国家(地区)存在木卡姆音乐现象。而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则是人类木卡姆大家庭中最东端的成员。)

  ■记者手记

  创新是保护木卡姆的最佳方式

  第一次对瓦吉丁面对面采访,他的学者风度和深厚的学养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记者对第四篇章最后那个异常绚烂、精彩刺激的《吐鲁番打击乐舞》念念不忘,瓦吉丁立刻告诉记者:“吐鲁番的打击乐是最具特色的,这在书上都是有明确记载的,当年在长安城唐朝皇帝也是最最欣赏吐鲁番来的鼓乐队。由此就说到了这个三个女子舞蹈对三个手鼓的创意,开始编舞是一个手鼓,三个女孩子跳舞,我说:既然是三个人跳舞,为什么不能三个手鼓呢!他们又去编排,我再看,我说:既然用了三个鼓了,为什么不能把其他的鼓都加上去呢!果然效果又不一样了。后来有一天晚上在电视里看到了飘舞的绸带,还有汉族舞蹈里的长袖舞,我想,这火焰山鼓舞本身就是在表现火的力量,那咱们就再加上一把火吧,于是就给每个女孩子手里加了红绸带,开始时每人一根,但中间的女孩子还藏着一根最后是两根红绸。当时很多人反对,并且已经去掉了红绸带,我要求他们:给我恢复!不但恢复,还要再加一根,两个手都要有!于是就有了中间这个双手红绸。吐鲁番这个地方,在古丝路上就是一个交流交通的驿站,它怎么就不能有绸子呢?!”瓦吉丁开玩笑地说,这个都是骆驼惹的“祸”,是骆驼拉过来丝绸,拉过来瓷器,拉过来盐巴,拉过来很多东西,拉过来很多文明。

  瓦吉丁并不为自己在《木卡姆印象》的成功中感到满足,表示这台晚会对他的启示就是,木卡姆要传承、要保护,但也要发展。既然是木卡姆艺术团,就必须有艺术创新。如果都只是呼吁传承、挖掘、保护,却没有创新,没有与社会产生共鸣的舞台艺术作品,老百姓就都不爱看了,老人没了以后,年轻人都不爱看了,就谈不上保护、传承了。“我觉得木卡姆的状况类似于京剧,所以我觉得,在创新的路上我还是走了一点儿,但走得还不够,后人应该继续往前走。”瓦吉丁说。

  让记者觉得颇有些遗憾的是,这一次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仅在北京演出两场,没能及早出手安排更多城市的顺带巡演,如此精彩纯正的木卡姆演出,应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相信应该是一路走下来越演越火的局面。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