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情暖天山》导演邢时苗:向世人展示现代新疆

日期:2016/09/09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歌舞剧《情暖天山》演出现场。 胡科摄

  2012年底,邢时苗受邀为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开幕式创作一台剧目。当时,他面前有8个题材可供选择,其中包括维吾尔族舞蹈家康巴尔汗、10周年国庆大典母女团聚天安门、20多年含辛茹苦抚养多个民族多个孩子的阿尼帕妈妈的故事等,每一个故事都很感人。

  “我们确定了几个原则:一是要有歌、有舞、有乐,最大限度地体现新疆歌舞特色;二是要体现多民族和谐相处的情景;三是要体现当代新疆的发展变化与时代风貌。”邢时苗说,以这3个标准来看,阿尼帕妈妈的故事是最佳选择。

  2013年3月,邢时苗和主创人员来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尼帕妈妈家。“一进去就感觉到这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多民族大家庭。阿尼帕老妈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边和我们交谈,一边照看着小孙子。这个家庭太奇妙了,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邢时苗说。

  在采风的过程中,邢时苗等人和阿尼帕妈妈的子女进行了深入交谈,他们都被这个多民族大家庭超越血缘关系的和谐融洽气氛所深深打动。

  除了阿尼帕一家,邢时苗还了解了很多当地的民族团结故事。例如一位贩卖小商品的大姐,为了方便各族孩子上学,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桥。“这些事迹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阿尼帕妈妈的故事可贵。”邢时苗感动地说,“在这里,‘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不是讲大道理,而是实实在在的体现。”

  题材确定了,但怎样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达20多年的庞杂故事?

  经过精心思考,剧组主创团队决定以人物为线索,用片段式回忆的方式来叙述:妈妈病了,子女们纷纷赶回来,由于败血症需要血型配对,结果有6个孩子的血型不符,设下了一个悬疑。直径1米的大锅,孩子们睡在一张大炕上,吃饭排队……这些小小的细节,引发了儿女们对童年的回忆。

  “虽然生活艰辛,但一家人打打闹闹、相互扶持的情景,让人感受到,这个家庭尽管物质上很贫穷,情感上却非常富有。”该剧作曲、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唐建平说。

  叙述手法上,第二幕《选择》采用了过去与现在对话的形式:成年子女与过去的妈妈对话,拷问为什么不让哥哥去上学,把唯一的机会让给了妹妹。妈妈的一记耳光打在了过去,却疼在了现在——所有成人子女仿佛都被“啪”扇了一记耳光——过去年纪小,不理解妈妈的做法,现在终于懂了,所以他们说:“妈妈,你的选择,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这种打破常规的安排,有评论认为是采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和百老汇经典三幕剧手法,邢时苗却说,这只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幼年子女演唱能力不是特别强”。

  无心插柳的设计,成就了《情暖天山》独一无二的舞台构思。这里并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故事,主人公靠日积月累的平凡行为塑造了一种人性的伟大。如果平铺直叙,难免会令人乏味。“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达到惊心动魄的剧情效果。”邢时苗说。

  在舞台呈现上,邢时苗也大胆展现了现代新疆的风采。第一幕中,7个子女听到母亲生病的消息后,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赶回家,飞机、火车等现代元素都体现了“此时此刻的新疆”。

  “第一次彩排时,演员们都穿着民族服装。后来我们决定全换成自己的衣服,姑娘、小伙儿都很时尚。”作为一位专业舞蹈编导,邢时苗建议,新疆歌舞应该大踏步地与现代接轨,把新疆当下的面貌展现给大江南北的观众。“要让观众知道,现在的新疆,既不是王洛宾时代的新疆,也不是《葡萄架下》的新疆,而是21世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疆。”这也是他创作《情暖天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