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打造桂风壮韵精品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访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朱创伟

日期:2016/09/12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广西代表团选送的音乐舞蹈诗《花山》演出现场。 广西代表团供图

  美丽广西,祖国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里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成员,有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一片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的神奇土地,在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今天,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朱创伟接受本刊记者的专访,介绍了广西少数民族文艺事业发展及广西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情况。

  记者:近年来,广西为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采取了哪些举措?

  朱创伟:广西有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工作,把民族文化事业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统筹谋划、融合推进。

  近年来,为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大力实施以农村为主的文化惠民工程、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程、少数民族文化开发应用工程、少数民族文化图书精品工程、民族传统节庆工程等5大工程,充分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宝贵资源,鼓励支持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我们着力探索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满足少数民族群众文化需求;我们着力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多元文化内涵;我们着力扶持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品牌,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情感认同;我们着力挖掘广西民族文艺资源,打造民族文化艺术精品;我们着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我们着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不断提升其美誉度和影响力。

  记者:您能否介绍几个典型例子来展示一下“十二五”期间广西民族文化大发展的成果?

  朱创伟:“十二五”期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形成了和谐为美、和谐为善、和谐为本的文化特色,广西被中央誉为全国民族团结的模范。“十二五”期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成果不胜枚举。

  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参与度很高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比如已经形成品牌的“壮族三月三”系列文化活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等等。我们植根丰沃的民族文化土壤,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八桂大歌》《妈勒访天边》《大儒还乡》《天上恋曲》《漓江诗情》《碧海丝路》《壮锦》等舞台艺术精品迭出,有100多项优秀文化剧目和文化作品荣获国家大奖,一大批艺术新作广受好评。

  在本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上,广西代表团为全国观众带来了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和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这两台优秀剧目代表了广西近年来舞台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是广西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和见证。我们希望通过本次会演向全国各族人民展现广西少数民族的艺术魅力,展示广西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发展成就,推动广西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促进广西民族团结和谐。

  记者:本届会演参演剧目《花山》与刚刚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之间,有什么艺术上或是更深层次的关联?

  朱创伟: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文化的重要遗存,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会议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广西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音乐舞蹈诗《花山》就是配合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对外宣传交流重点项目。

  这部剧目用广西壮族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将200多里左江花山岩画的美丽画卷呈现在舞台上,融合了岩画中铜鼓、绣球、青蛙、壮锦等大量具有壮族特定意义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广西壮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各民族生生不息的和谐景象,是勤劳、勇敢、团结、奋斗的壮乡人民守护精神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目向全国观众、向全世界人民展示广西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证明广西不仅会保护传承历史,还会不断创新,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推向新的高度;希望通过这部剧目传播民族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让更多的人了解花山、感受花山、认知花山,让花山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熠熠生辉,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

  记者:为参加本届会演,广西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两部参演剧目有何亮点?

  朱创伟: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工作,于今年6月组成了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世勇为团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建新、自治区民委主任卢献匾、自治区文化厅厅长黄宇、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彭钢为副团长的广西代表团,演职人员达326人,团部人员和随团记者有66人。为了做好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各项工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民委、文化厅、财政厅、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及早谋划,精心部署,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

  参演剧目《花山》以舞蹈为载体,将世界文化遗产“复活”到舞台上,展示了壮族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该剧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作品题材新颖独特,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以岩画为题材的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二是作品以舞蹈为载体,通过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对接,将广西左江沿江两百多里的美丽画卷展示在舞台上,描绘了广西壮民族厚重的文化历史和时代风貌。三是作品以开拓性的艺术思维创新和发展了舞蹈表现形式,提取壮民族文化内涵,将民族文化符号融入舞蹈意象和特色音乐中,使剧目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韵味。在作品的整体构架上,分别以“太阳·铜鼓·男人”“月亮·绣球·女人”“繁星·青蛙·子孙后代”以及“山水·壮锦和花山岩画”等具有壮族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组成4个篇章,是对壮族文化象征的艺术再现。四是总导演赵明对东西方文化审美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创作之初便将作品定位为以国际性的语汇生动阐释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另一部参演剧目《冯子材》以镇南关大捷为背景,以凝练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七十岁高龄“老提督”冯子材临危受命出任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前敌元帅,与西方列强展开生死搏杀,誓死保卫祖国的英勇事迹。该剧展示了冯子材大气磅礴的英雄壮举和强烈的爱国情操,也反映了广西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御外辱的爱国精神,召唤和鼓舞现代人不断奋斗前进。

  该剧目充分吸取了壮民族代表剧种——壮剧的精髓,突出展示了壮剧的独特魅力,整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主题鲜明,立意新颖。从爱国、爱民、爱乡三个层次深入诠释其爱国主义精神内核,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教育意义。二是民族题材,壮剧演绎。广西壮剧是壮族原生性的戏曲剧种,用小剧种演绎大事件,辅以民族题材,更彰显大气魄。三是民族元素,创新发展。创新民族艺术元素,充分展示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壮剧的开放性、表现力和生命力。

  记者:“十三五”期间,广西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

  朱创伟:“十三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自治区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各项文化建设工作,按照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突出民族地区特色,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进一步突出广西特色、广西品牌、广西故事、广西人才、广西题材、广西品味、广西平台,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文艺繁荣发展新路子。

  具体措施上,我们将认真做好民族地区文化艺术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工作,重点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桂风壮韵的舞台艺术精品和演艺品牌;大力繁荣演艺活动,持续推进文艺惠民演出常态化;扶持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和实验性的文化艺术品种,推动各门类艺术的协调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非遗”活动品牌建设,弘扬和发展“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文化,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民族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高水平举办好全区性的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大力培养广西本土各门类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建立健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培训体系,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总之,我们要努力将现有的文化成果巩固好、发展好,同时希望借此次会演的东风,学习借鉴各兄弟省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优化措施,打造更多桂风壮韵精品,将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文艺大餐持续不断地呈献给广大群众,为人民歌唱,为时代喝彩,奋力谱写民族文化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