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从幕后走向台前挑起大梁 日期:2016/09/12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大 中 小 ] 纱幕后的民族管弦乐队。 排练现场。 闭幕式文艺晚会的舞台上,在后半部分特别搭出了一个扇形区域,这是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区域。 “以前,我们做的都是幕后工作,比如本届会演开幕式的很多音乐,都是播放我们演奏的录音,但闭幕式要求全部是现场演奏、现场演唱、现场舞蹈。”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副队长赵雄说。 人们都知道,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其实在民族歌舞中,乐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央民族歌舞团自诞生之日起就成立了民族管弦乐队。 目前,民族管弦乐队有65人左右,设有弦乐高胡、中胡、二胡、大提琴、贝司,弹拨乐琵琶、中阮、大阮,有吹管乐唢呐、笛子、笙和打击乐等常规配置。此外还有一些特色乐器演奏,比如热瓦普、冬不拉、艾捷克、马头琴等。除了特色乐器演奏演员,其他人很少走到台前为观众所知。 闭幕式晚会上,民族管弦乐队不仅要独立演奏《花好月圆》《火把节》等音乐作品为歌舞表演伴奏,特色乐器演员还要表演京族独弦琴,丝路国家的手鼓、冬不拉、艾捷克、热瓦普,蒙古族马头琴、四胡,朝鲜族长鼓等。“我们几乎从头到尾都在舞台上演奏,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赵雄笑着说。 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少数民族乐曲,优势在哪里?难点又在哪里? “乐队的配置与其他民族管弦乐队基本相同,但演奏的作品不同。我们在演奏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时候,旋律部分基本由少数民族器乐来展示。”赵雄说,演奏好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难就难在“味道”上。如何准确地表现出这个民族的音乐韵味,需要演员自己揣摩,包括多向本民族的演奏员学习。 闭幕式的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对于这些乐手们来说,要完美演绎出各民族乐曲自身的“味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7月18日,我们进入闭幕式排练。刚开始一星期排3天,隔天排练,有难度的曲子拿回家自己练习,第三天进行抽查。在乐队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点’,只有每个点都是好的,合在一起才能都是好的。”赵雄说。 乐队合成部分,最辛苦的当属指挥温峰超。音乐的处理、情绪的表达、技巧的展现都要靠指挥来统筹。因此,用赵雄的话来说就是,“全乐队谁都可以生病,指挥绝不能生病”。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台精彩演出的背后,少不了演职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的排练很辛苦。很多乐谱一直在来回修改、打磨,让它们更适合这个乐器,符合这个民族的味道。在正式演出之前,我们呈现的都可能不是最终版本。我们只希望能够给观众奉献出一台最完美的演出。”赵雄说。 (本版图片由中央民族歌舞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