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凝聚思想共识 促进民族团结
——全国政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视察团赴云南视察侧记

日期:2022-07-20  来源:人民日报_人民网   字号:[ ]

7月11日至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团赴云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政协安排了这次重要的委员履职活动。“视察团以全国政协党外委员为主,共有45位委员,覆盖了政协全部34个界别,代表性广泛。这次到云南视察,是十三届全国政协组织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以促进党外委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专题视察活动。”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张晓明告诉记者。

5天来,委员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谈,先后到访昆明、玉溪、普洱,参观了云南民族博物馆、普洱民族团结园、中华普洱茶博览苑,考察了玉溪抚海湾、马房村以及普洱那柯里茶马古道、南屏镇兰花社区、思茅第一小学等。委员们同基层干部、社区群众、青少年学生等各族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座谈交流,深切感受到云南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的深厚底蕴,亲身体会到云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

玉溪抚仙湖,碧波荡漾,水天茫茫。走进湖畔的马房村,村子里的民宿和餐饮别具特色,游客络绎不绝。16个民族的群众居住在这里,其乐融融。村子里的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提供了读书学习好场所,老年幸福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餐食,老人每餐只需花费3元就可以吃到饱。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郑平告诉记者:“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可以直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赚到的钱再来反哺公共服务,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可以更好地促进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心情激动,她与在场的数十名哈尼族、彝族群众围在一起,齐声唱起这首《爱我中华》,优美的歌声引来阵阵掌声。

南屏镇兰花社区位于普洱市思茅区中心,这里的少数民族人口占社区人口总数18.6%。委员们来到这里,了解社区将基层协商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为各族群众排忧解难的具体情况。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政协副主席梁映华感触颇深:“协商在基层,为民办实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在这里我深切体会到政协委员作为群众的连心桥,要了解老百姓所想所盼,把‘协商在基层’落实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更好为各族群众办实事。”

边学习边思考,委员们一路上开动脑筋,不时进行热烈讨论,围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题建言献策。委员们了解到,通过扎实开展精准扶贫,2020年底,云南民族地区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

在普洱那柯里村民小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敏洪走进当地农户家中,详细了解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情况。他建议:“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问题的根本和关键,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要将传统农业逐渐升级发展为现代农业,把优质农产品变成农商品,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通过缩短销售半径降低销售成本,让农民收获更多利润。”

在云南省思茅第一小学,孩子们身着各民族服饰,唱起了意为“吉祥如意”的哈尼族歌曲《巴哈呀咪》,用葫芦丝吹奏《阿佤人民唱新歌》,稚嫩的面孔满是阳光朝气,委员们打起拍子呼应孩子们动人的旋律。全国政协常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向记者表示:“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智慧的光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赓续民族团结的精神。”

调研中委员们了解到,云南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效显著,对此委员们建议,云南省少数民族众多,语言体系丰富,不少民族缺少自己的文字,要创新方式进一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普通话普及工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钟瑛在调研中被云南民族地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所惊叹:“民族歌舞、茶艺、民族服饰……这里的孩子们收获的教育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在传承优秀民族历史文化的同时坚持守正创新,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不断深化中华文化认同,形成各民族紧密团结的强大精神纽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不少委员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在“铸牢”二字上下功夫,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特别是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做好民生保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人民日报》( 2022年07月20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