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全面启动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

日期:2022-01-27  来源:吉林省民委   字号:[ ]

吉林省委、省政府立足多民族边疆省份省情,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研究部署民族团结工作,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推动在中小学校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吉林省制定的《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都将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列为重点内容。通过加强指导、完善机制、丰富载体等有效措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民族知识、民族政策、民族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试卷”,引导各族师生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全省重点推出了10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广泛开展了以互交感情、互学文化、互帮关爱、互传技术、互建和谐、互谋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六互”活动, “讲祖国悠久历史、讲祖国灿烂文化、讲祖国壮丽山河、讲各民族爱国光荣传统”的“四讲”活动以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等活动,极大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团结意识。在内地新疆高中班实行民汉混合编班和住宿制,以多种形式学习活动促进了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在民族中小学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三科统编教材工作,从2020年秋季入学开始,全省民族中小学起始年级已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三科统编教材,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强化组织,加强领导。吉林省民委、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印发《吉林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方案》,成立吉林省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方案从工作启动、活动开展、阶段总结、全面推广和经验交流等五个阶段,部署了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底的重点任务安排。本着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原则,统筹考虑不同民族、学校类型在全省10个地区选择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良好的20个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引领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努力把中小学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

二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全省民委、教育部门、试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积极引导大家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小学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学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必然要求,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须要求,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三是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完善省、市、试点学校三级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实施试点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校长负责制,全省各市(州)和试点学校都成立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试点学校专职联络员,明确了责任,落实了任务。各试点学校制定了的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建立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教师培训、督导检查等常态化机制。白山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纳入全市中小学校发展规划,延边州在指定年级设置专门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长春、吉林等地将民族团结课程列为学校年终考核评估指标,确保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

四是把握主线,明确内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试点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内容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师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二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引导各族师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三是围绕法治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法律意识。四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师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五个认同”。五是围绕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师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地区试点学校通过开展党史、国史、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竞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摄影展、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各族师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是守正创新,丰富载体。开展思政课宣讲,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由试点学校组织开展教研,以“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为主题,结合吉林省各民族共同保家卫国、守护边疆的光荣历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地通过开展教研指导、集体备课、优质课大赛等方式,细化各学科、各年级课程渗透点、结合点,把主题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四平市利用e课堂,组织思政教师开展“四个共同”主题宣讲取得良好成效;长春市构建“大思政”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新格局,在语文、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中,发掘素材,做好渗透、补充和延伸,发挥良好作用。开展“五个一”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各地在试点学校开展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主题播放观看一场民族题材电影;以“致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为主题开展一次国旗下的演讲;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主题开展一次民族文化体育交流活动;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组织一次征文;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完成一个社会实践小视频的“五个一”系列活动,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载体,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加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加强宣传阐释。通过在试点学校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栏和视频宣传展示区,把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各试点学校通过大屏幕、文化长廊、墙面文化、民俗文化展厅、红领巾广播站等裁体,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宣传教育,增进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共识。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努力把互联网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平台。延吉市设立“掌上延边”民族团结故事会,邀请优秀学生宣讲民族团结故事,促进了各族学生的互学互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