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在这里,近距离感受“同心共筑中国梦”——记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受邀参观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日期:2019-09-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字号:[ ]

29日,一个暖和的秋日,北京展览馆迎来了数百位身着少数民族盛装的参观者。

他们,是受邀来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的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

在一面展览墙上,由56个少数民族群众头像组成一个大大的“国”字,象征“到1979年6月,经过科学识别,确认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自此中国56个民族的格局基本形成”。

墙前,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副县长王迎斌目不转睛地看着。

“您是哪个民族?”看着他身着民族服饰,记者问。

“拉祜族,就是墙上‘国’字中间偏左一点的那个民族。”他指了指。

王迎斌介绍,他在县里分管脱贫工作。近几年,在党的好政策下,当地发展了茶叶、核桃、水果、蔬菜等种植产业,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那儿上演。”他说。

展览现场,时代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其美多吉也来了。说起观展的感受,他说“内容很丰富,看下来觉得整个展览很震撼。”

少数民族群众生活的改善和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发展,其美多吉感触很深。

“我在藏区的邮路上开了30年车,过去柏油路很少,如今,机场、高速路都有了。过去要翻越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现在隧道通车了,‘鬼门关’成了通途。还有农牧民的住房,宽敞明亮,就和小别墅似的……”他和记者一一说起眼中的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经建成2750处自然保护区。在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展板前,来自辽宁的锡伯族汉子张爱忠久久驻足。

“我们在当地发展有锡伯族特色的农业观光产业,不仅种水稻,而且开发能让游客欣赏‘稻田画’的生态旅游项目,带领不少群众脱贫致富。”张爱忠说,下一步,他要思考如何把这条路子走下去、走得更好。

在一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的展板前,西安交通大学学工部教师库来西·依布拉音请记者帮她和展板合个影。

库来西·依布拉音说,她是哈萨克族,生在新疆。今年初,她入职西安交通大学,是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学校有近2000名少数民族学生,大家相处得很和谐。我们还开展实践教学,暑期去了一趟延安,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同学们很受触动。”

库来西说,通常大家会把学生比喻为“桃李满天下”,但她更愿意把少数民族同学比喻成“石榴春满园”。“少数民族同学就如一粒粒石榴籽,在民族团结的大环境下紧紧抱在一起。”她很有体会地说。

在展览现场,每个在场的人不仅能体会到,而且能直观感受民族团结的热度——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不少参观团成员在合影时,大声喊出了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