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04  来源:null   字号:[ ]

——六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以来,随着一台台精彩剧目闪亮登场,丰富多彩的内容、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鲜明深刻的主题,给盛夏的北京带来一股浓浓的民族文艺之风。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传播,这股民族文艺之风愈演愈烈,不断向神州大地辐射。这样一种盛况,既折射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可喜局面,也凸显出人民群众对更好更多文艺精品的强烈渴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日益繁荣,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文艺经典,如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五朵金花》、《阿诗玛》等,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才旦卓玛、德德玛、刀美兰等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艺术家深受人们喜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少数民族文艺创作空前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的艺术精品。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还不能满足各族群众的需求,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依然不多。这与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

  长期实践表明,不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不论是文化发展还是艺术创新,其最终结果都要落实到推出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上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基础工作就是要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这是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的文艺作品,是满足人民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并重时期。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消费能力大大增强,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这既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使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和各族群众的要求,加大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与生产力度。

  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的文艺作品,是促进“两个共同”的迫切要求。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德,愉悦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知识,鼓舞人的精神,在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繁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就要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弘扬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讴歌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总之,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艺创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重要源泉,是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充分激发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活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正确创作方向是文化创作生产的根本性问题,事关文化创作的方向。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创作方向,热情讴歌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各族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必须坚持“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必须坚持民族文化立场,保持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支撑,使优秀民族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反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反对低级趣味和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事实证明,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有特色的东西,就越是有影响力的东西,就越是有价值的东西。要挖掘民族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生动反映少数民族的现实生活和劳动创造,展示各民族美好的精神世界。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等,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集中优势资源和优秀人才,不断推出文艺精品。进一步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评奖等活动,积极引导文艺作品的创作与生产。要积极运用主流媒体,加大对优秀文艺产品推广宣传力度,扩大优秀文艺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推动少数民族文艺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文化产品创新不仅体现在观念、内容、风格的推陈出新,也表现在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从本届会演来看,现代题材作品明显增多,如四川的《天府吉祥》、甘肃的《民族之舟
大爱之曲》、河南的《丹水情深》以及西藏的《金色家园》等等,都是将各地特色文化与现实题材相结合,从而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从艺术种类看,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既有传统的歌舞、戏曲,又有舞剧、音乐剧等,其中歌剧、京剧交响乐等艺术形式更是首次呈现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上。传播手段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外,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加入,为本届文艺会演更好、更快、更广泛传播起到极大推动作用。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少数民族文艺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使创新成为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艺创作强劲动力。

  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民族文化工作者肩负着重要责任。广大民族文化工作者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深入少数民族、深入民族地区、深入火热的生活,从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灵感,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