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日期:2012-06-19  来源:   字号:[ ]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1980年9月20日—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由文化部和国家民委共同主办,文化部牵头。本届文艺会演的领导机构为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领导小组。组长由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由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东生,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平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秘书组、评论评奖组、演出组、宣传组、行政组、安全保卫组。各组的工作人员均来自文化部和国家民委的相关司局。

演出历时一个月,共上演21台剧(节)目,来自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十七个省、自治区的文艺代表团和中央民族歌舞团参加了会演,其中,西藏、云南和四川分别参演了两台剧目。参演的21台剧(节)目为内部观摩剧目(每场都留有一定数量的公演票向首都观众出售),会演结束后,又从参演剧(节)目中精选出优秀节目组织了4台歌舞和2台戏剧进行公演,共演出108场,观众达16.8万人次。56个民族约2000余名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参加了会演。演出分五轮分别在民族文化宫、天桥剧场、红塔礼堂、二七剧场和工人俱乐部同时上演。除了安排各参演团互相观摩外,还邀请了8个国家的文艺专家专程来京观摩。全体演职员分别下榻在西苑饭店、东四旅馆、西山海军招待所、人大常委会招待所、北京民政局招待所、文化部招待所、首都机场招待所。来自首都音乐、舞蹈、戏剧界从事创作、评论和理论研究的150多人担任了本届会演的特邀评论员,对每台剧(节)目进行了评论,先后召开评论会18次,学术报告会5次。会演结束后,主办单位又召开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创作座谈会,就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继承、繁荣、创新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维吾尔族乐手

开幕式大会于9月20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来自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的少数民族演员代表作了简短发言。他们表示一定要把这次会演大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学习的大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大会,并且表示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攀登少数民族文艺的新高峰,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闭幕式大会于10月20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由国家民委副主任杨东生主持,文化部部长黄镇致闭幕词。来自云南、贵州、青海、福建的少数民族演员代表发言,他们表示要把会演的丰硕成果带回本地区发扬光大,为少数民族文艺的蓬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闭幕式大会结束后,当晚,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民委、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共同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办茶话会,招待参加会演的全体代表和在京的各民族文艺工作者。

参加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塔吉克族婚礼舞

这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以后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也是建国31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少数民族文艺会演(1964年曾举办过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会演)。其影响和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视。在文革期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和少数民族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权利受到“四人帮”极左路线的破坏和践踏。因此,在各代表团的组成、大会的各项活动中都注意做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做到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55个少数民族都派出了本民族艺术的代表人物,带来了本民族的文艺节目参加演出。其中不少民族是第一次派代表和节目到首都北京,有的是第一次由本民族演员在首都舞台上演出。因此,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在会演的各项工作中,都注意做到了充分体现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原则。在开幕式和闭幕式大会上,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在主席台就座,会场上悬挂的会标是用汉文、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八种文字书写,并使用以上七种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同声传译。在演出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报幕和歌唱。在食宿安排上,都严格遵守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是贯彻了党的文艺方向和文艺政策,集中展现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各民族在发展本民族音乐、舞蹈、曲艺、戏剧创作,在挖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在提高舞台表演艺术水平上的新成就。参演的近300个节目中绝大部分是新近创作的,一部分是新发掘的或者是经过重新整理加工的传统艺术节目。这些节目题材多样,表现的生活内容比较广泛,既有现实题材,又有历史题材,而且都具有本民族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许多节目生活气息浓郁,格调清新健康,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比过去有所发展,吸收和运用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技巧和手段。可以说,本届文艺会演不仅在少数民族歌舞艺术上,而且在全国歌舞艺术上都是建国以来的一次大丰收。

舞蹈家贾作光表演蒙古族舞蹈《雁舞》

三是在本届文艺会演中,许多老歌手不但保持了艺术青春,而且还有所提高。更加可喜的是,新一代有才能的歌手、乐手、编导和作曲家大量涌现。由于他们具有相当的艺术修养和独到的艺术见解,熟悉本民族的艺术传统,热爱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能够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在保持民族风格、民族特色上有独到之处,因而给这次会演增添了新的光彩。

四是开展了座谈评论、观摩交流活动,对提高各民族文艺工作者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节目的艺术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座谈和对参演剧(节)目的研讨,大家普遍认为:(1)在挖掘文化遗产,继承
传统文化方面各省、自治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在挖掘、整理一些人口较少民族的舞蹈、音乐、器乐方面,成绩更为显著。比如,赫哲、俄罗斯、么佬、仡佬、独龙、基诺、布朗、傈僳、阿昌、保安等民族在这次演出中都有了自己本民族的节目,使人耳目一新。(2)各省、自治区在繁荣发展以少数民族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文艺节目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舞蹈节目,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因为有所创新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蒙古族、藏族、壮族、朝鲜族、傣族等民族的舞蹈既保留了原来的特点,又有新的发展。

这届会演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普遍反映,通过文艺会演不仅提高了我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地位,也提高了少数民族的地位,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此,它将作为民族团结的盛会、民族艺术交流的盛会载入新中国的史册,成为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