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湖北篇章

日期:2022/02/18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 湖北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 马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并推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在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必然要求”深刻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到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高度,强调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书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湖北篇章。

 一、在增进文化认同中打牢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特别强调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长远、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强文化认同。荆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湖北省将充分挖掘荆楚文化,创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文化惠民工程。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中,传承弘扬党和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导各族群众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树牢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大力深化“五观”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精神情趣、生活方式,继续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创作一批促进民族团结的文学艺术作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二、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打牢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民族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从湖北省来看,民族地区8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3.6万人成功脱贫,但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总量小、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欠账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然突出,必须通过加快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要聚焦高质量发展。把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突出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民生改善三大重点,主动对接“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抢抓对口帮扶和区域协作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把区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最终实现美丽与富裕共赢、团结与发展并进。

 要推动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争取更多政策、资金、项目和帮扶力量向民族地区倾斜,推动民族地区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纳入湖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全省统一战线助力民族地区疫后重振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十条措施”,做好“616”“1+1”工程与对口帮扶、区域协作等工作机制的有效衔接,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

 三、在推动深度嵌入中打牢情感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强调要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近年来,到湖北省务工经商求学的少数民族人口高峰时期达40多万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规模前所未有,必须用心用情做好民族团结这一最大的群众工作,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要创新工作服务体系。顺应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新趋势,推动各地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引导各民族在共居、共事、共学、共乐中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帮助,坚决防止和纠正针对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成员的歧视性做法。

 要健全完善对接机制。针对来鄂务工经商求学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多的现状,落实好湖北省与西北4省区签署的《关于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沟通协作机制的协议书》,持续深化双向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在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高校和承办的新疆班、西藏班等,继续推行混班教学、混合居住,发挥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的作用,让各族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四、在坚持依法治理中打牢法治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只有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一是推进“立改废释”。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对标对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要系统梳理、全面评估湖北省现行民族政策法规,统筹推进“立改废释”的工作,该废除的要废除,该修改的要修改。对于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要转化为政策法规予以确立,做到有破有立,充分发挥政策法规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更好地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二是注重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争做遵纪守法的表率、争做民族团结的表率、争做维护稳定的表率。要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会同有关部门健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联合引导管控机制,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讲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使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三是坚持依法管理。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一般性社会事务工作简单归结为民族工作,不能把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事刑事问题简单归结为民族问题,不能把发生在民族地区的一般矛盾纠纷简单归结为民族矛盾,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是什么性质就按什么性质处理,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利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案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使民族团结的根基更加牢固、纽带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