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誓词碑立碑始末

日期:2021/06/28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走进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园,可看到一个六角亭,亭中摆放一座石碑,这就是屹立在各族人民心田上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1950年,中央决定,从各地兄弟民族中选派代表到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盛典,以增进边疆人民对内地的了解和民族团结。大多数民族代表就是其所属民族的头人。由于当时云南解放不久,这些人对被选派为代表外出参加活动抱有顾虑,有的甚至提出要押人质才去北京。为了体现政府的诚意,对于一些合理要求,宁洱地委和普洱专区行署都尽力满足,最终组成了普洱区赴京观礼民族代表团。

在国庆观礼期间,代表团受到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观礼结束后,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武汉、昆明等城市。这让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深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

此时的普洱专区,虽然已解放1年多,但形势还是非常紧张,逃到境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随时准备向新生的人民政权发起进攻。当地领导早已意识到,除了要在军事上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团结群众、凝聚人心。因此,便决定在进京观礼代表返回之际,召开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大会,共商民族团结大计。

1950年12月27日,具有历史意义的“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在普洱专区所在地宁洱召开。赴京观礼代表和来自全区各地的傣、佤、彝、拉祜、哈尼、布朗、基诺等26个民族(含支系)的首领、头人、群众代表,以及专区党政军领导人共300余人欢聚一堂,共商民族团结大计。到北京等地参观回来的代表,转达了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对边疆各族人民的关怀,特别是当代表传达毛主席亲自接见代表团并同代表握手谈话时,到会各族群众情绪高昂,纷纷表示要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建设幸福的大家庭。

会议开到第5天,有代表提出要用一种各民族都能接受的形式,把跟共产党走的誓言记录下来。经过商议,主席团一致同意,按照佤族的传统习俗,举行剽牛、喝咒水仪式,盟誓建碑,以志其事。

1951年元旦,佤族代表拉勐在宁洱红场剽牛。他见到剽口朝上,牛头倒向南方,都预兆吉利,高兴地又舞又唱,高喊:“共产党好!毛主席好!”剽牛现场沸腾了,各民族代表非常高兴,认为这个结果顺应了天意。

随后,主席台上的党政军领导和各族代表在红纸上用本民族文字签名。碑文誓词:“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此举在当时复杂的边疆斗争形势下,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盘踞在边境的国民党残余势力,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日益猖獗起来,经常流窜到境内搞恐怖活动。在誓词碑上签名,就意味着可能受到生命威胁。

后来,“民族团结誓词”及签名按原样刻在石碑上,从此便有了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和“新中国民族工作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及其精神的鼓舞下,当年参加立誓的党政军领导和各民族代表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生命,但始终没有一个人背叛自己的神圣誓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维护民族团结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