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民宗委主任曹金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新时代民族工作齐鲁风采

日期:2021/03/08  来源:山东省民宗委 民族团结杂志社  字号:[ ]

记者:您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特殊重大历史节点,结合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和工作实际,请您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

    曹金萍:这次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部署新要求。作为民族工作战线的一员,我感到十分振奋,也更加深刻领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内涵和重大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党对民族工作规律认识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的历史性飞跃,也为我们实现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治本之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各族人民作为中华民族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得到极大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唯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如磐石,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方能稳如泰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内在需求。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高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有利于各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一致维护国家主权,坚决同企图分裂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唯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雷打不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局面才能得以永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找准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利益结合点和情感共鸣点,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山东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


记者: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成果丰硕。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些山东省民族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

曹金萍: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山东全省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等得到不断夯实。

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夯实政治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确保全省民族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全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归口党委统战部领导,融入全省大统战工作格局,广泛凝聚起做好民族工作的社会力量。

抓好宣传教育,不断夯实思想基础。连续20年组织开展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每年一个主题,集中开展民族理论政策宣传,累计播放宣传片2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万份。组织专家学者和机关干部赴全省各地宣讲百余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了一大批示范典型,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

抓好脱贫攻坚,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十三五”期间,先后投入1.78亿元,扶持500多个民族乡村脱贫攻坚项目,全省64个少数民族贫困村、14275名建档立卡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投入8000余万元,扶持特色村寨建设项目40个,全省确定了15个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7个村(社区)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抓好城市民族工作,不断夯实社会基础。与8个来鲁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省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调“两头对接”机制,在全省民族工作重点社区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站或服务窗口,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联合新疆工作组在济南、青岛、枣庄等地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政策指导和法律服务活动,使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感受山东温暖。

提升依法治理水平,不断夯实法治基础。高质量完成《山东省民族工作条例》修订工作,实现全省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新提升。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大宣讲活动,覆盖17余万人次。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多年来,全省未发生涉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有效维护了全省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记者:启航新时代,迈步新征程。下一步,山东省将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曹金萍:山东民族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稳妥推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工作中,我们明确了“1234”的工作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我们要适应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要求,进一步做到工作思路向主线对齐、工作举措向主线发力。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分析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主线研究谋划工作、打造亮点品牌。

健全两个体系,就是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体系,健全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法规体系。发挥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优势,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课题调研攻关,重点挖掘我省儒家文化、海洋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敌、团结互助奔小康的史实。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明导向,系统梳理评估我省民族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对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与时俱进做好调整完善。

明确三项重点,就是立足民族宗教委主责主业,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好教育、创建和交融。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抓好青少年教育,在全省38所中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试点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把准创建方向,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扩大创建范围,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和效果。落实“6+N”要求,在“六进”基础上将创建延伸到家庭、岗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制定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命名管理办法,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深做实城市民族工作。发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部门协作机制和双向对接机制作用,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便民服务“套餐”,探索打造“红石榴驿站”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举办来鲁少数民族务工经商人员国家通用语音文字和法律法规培训,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发挥四种作用,就是充分发挥文化的浸润作用、发展的凝聚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和示范的带动作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以文艺作品鼓舞人心。
以参加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为契机,推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艺精品。围绕建党100周年,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联欢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短视频评比等活动。
    二是以发展成果凝聚人心。
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深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民族村镇创建工作,打造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民族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发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带动作用,扶持畜牧养殖提档升级、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优先发展。
    三是让法治思维深入人心。
分级开展送法下乡“百千万”活动,培训100名普法骨干、举办1000场普法讲座、受众10万人。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四是让示范典型激励人心。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示范创建活动,挖掘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进典型事迹,打造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在各类评选评优中,重点考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绩,激励引导全社会共同投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实践中。
   (民族团结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