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尔伯特草原上,有一位温暖的额吉

日期:2019/09/26  来源:null  字号:[ ]

在辽阔的内蒙古杜尔伯特草原上,传颂着一个额吉(母亲)温暖的名字——都贵玛。

都贵玛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内蒙古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草原宽阔的胸怀铸就了她勇敢、坚韧、勤劳的品格。她从小放牧、挤奶、剪羊毛、打草,是远近闻名的劳动能手。

1961年,草原上来了一批上海孤儿,当时只有19岁的都贵玛勇敢地承担起照顾28个孩子的责任,到临时托儿所当起了“临时妈妈”。面对一群咿呀学语的孩子,这个未婚姑娘有点束手无策——要给28个孩子喂奶、喂饭,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其间有着多少难以想象的困难,但她都以坚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投入克服了。都贵玛用母爱温暖了28颗幼小的心灵,直到这些孩子全部被牧民家庭领养,她才离开临时托儿所。直至今日,这些儿女们仍然忘不了都贵玛这位和蔼可亲的额吉,常常回到养育他们长大的脑木更苏木乌兰希勒嘎查,到都贵玛老人家中看望她,对老人有着说不出的感恩和依恋。

1963年,都贵玛被推选为嘎查妇联主任。当时的牧区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落后。为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都贵玛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订阅了一批书籍、报刊杂志,供自己和其他牧民学习。当时牧区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看着牧民们遭受病痛的折磨,都贵玛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1974年,她报名参加了旗医院的学习培训,回到家乡后,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广大牧民服务。她曾先后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成为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大夫。

1974年1月,都贵玛光荣加入党组织后,更加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77年冬天,杜尔伯特草原上普降罕见大雪,当时承包队里草原红牛和改良羊群的都贵玛正在放牧。被风雪裹挟着的牛羊无论如何也赶不回家,都贵玛精疲力尽,饥寒交迫,但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要人在,就不能丢下集体的畜群。她竭尽全力把牛羊赶到了一个避风处,不断围着畜群奔跑着,与风雪和死神进行了彻夜的较量。直到第二天,嘎查派出的驼队到来时,才将已被冻得不省人事的都贵玛抬回苏木卫生院……

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好,为社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都贵玛的座右铭。因此,无论干什么,都贵玛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放牧,她的畜群是全嘎查膘情最好的;剪羊毛,她是全嘎查剪得最快、最多的;打草,她是妇女中唯一会使用扇镰的;干活,她从来不挑肥拣瘦,更不怕脏和累。都贵玛用自己平凡、淳朴的言行,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崇高使命。

都贵玛一生都在播洒爱的种子。1980年,年仅4岁的孟克吉亚哥俩的父母不幸去世,两个孤儿无依无靠,都贵玛把他们接回了自己家,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精心呵护,省吃俭用把他们抚养成人,给他们娶妻成家,还把自留畜分给两个“儿子”发展生产……

除了劳动,都贵玛老人还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她就订阅了《党的教育》等一系列杂志,从未间断过学习。前些年,草原荒漠化比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都贵玛深有感触地说:“草原确实已不堪负重了,不进行草原生态建设,不减少牲畜数量,不改变畜牧业传统经营方式,沙漠就会吞噬我们的家园。”为了恢复草原生态,苏木制定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制度。此项措施的出台触动了牧民的眼前利益,刚开始很多牧民不理解、不支持,干部们很难开展工作。面对这种情况,都贵玛带头建起网围栏种草种树,率先将自己和女儿的超载牲畜处理掉,支持女儿搞舍饲圈养,并加入当地的经济合作组织——苏尼特双峰驼养殖协会。通过精心的管理劳作,她家里的牧业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她的行为让周边的牧民们看到了精饲舍养走经济合作组织之路的好处,最后纷纷选择加入。

多年来,都贵玛获得过诸多荣誉,如内蒙古自治区妇女先进生产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首届内蒙古感动草原“十大杰出母亲”、中国儿童基金会“爱心妈妈”等。当年,在被授予“爱心妈妈”称号后,她马上从奖金中拿出5000元,资助四子王旗民族希望小学的蒙古族贫困学生。

面对荣誉,都贵玛说:“我只是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党和政府就给了我这么崇高的荣誉。如果我的身体还行,我还要继续为党和国家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