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用山女传奇展人间大义——观畲族音乐剧《畲娘》有感

日期:2016/08/24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畲娘与长大后的养女蓝兰。 张磊摄

  由浙江省代表团选送、景宁畲族自治县制作的大型原创畲族音乐剧《畲娘》,讲述了一位畲族母亲养育汉族女儿并制作出传世名茶的传奇故事。作为我国畲族历史上第一部音乐剧,其塑造的代表中华民族精神且具有时代审美价值的“畲娘”形象,必将在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史上留下特别的一笔。

  音乐剧《畲娘》取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景宁县畲族妇女雷山女炒制的惠明茶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编剧麻益兵将其改编成一个畲族妇女抚养汉族女儿并将畲茶发扬光大的“大爱、大功”故事。

  《畲娘》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形象地展示出畲族农家女性的坚韧担当、勤劳智慧以及博大胸怀,深层次地探讨了畲、汉两族人民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谱写了民族之间团结互信、共同进步的赞歌。

  该剧将畲族音乐、建筑、舞蹈、民俗等民族文化元素很好地与现代音乐剧艺术相结合,以诗化风格完美地呈现了畲族人民的朴实性格与畲乡风情,既真实地演绎了一段“畲汉情谊,茶乡传奇”,又独具匠心地用“畲歌畲舞”营造出“乡音缭绕”的意境,带给人们不一般的艺术享受。

  纵观全剧,有以下几个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畲娘》将民族史诗与民间传奇有机结合,构成了剧本创作上的艺术特性。全剧一个“情”字贯穿始终,围绕畲娘与周围人物的亲情、爱情、友情、乡情等情感纠葛展开矛盾和冲突,让畲娘的大爱在这些情感的碰撞中逐步凸显起来。

  剧一开场,具有畲族民居风格的屋檐、立柱、门窗、土石墙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在光影下,一个畲装女子面床而坐,对镜梳妆,开始诉说她的无尽往事,历史与现实就此开始了悠远的对话。在歌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明暗双线交叉发展的畲乡风情画:全剧以山女“认女、育女、嫁女”为明线,以“识茶、优茶、送茶”为暗线,巧妙地把一个畲族女性近20年艰难、坚守的生活展现出来。

  山女的“难中认女”体现其“信义担当”,山女的“放女出山”显示其博大胸怀。她既铁骨铮铮,也柔情似水;她既有对丈夫的忠贞思念,也有对爱情的渴望与彷徨;她既有智慧中的谦卑,也有大爱下的坚强。她是一个大写的山里女人,是一个大写的畲族女性。

  可以说,《畲娘》既是一部畲乡民俗风情剧,更是一部畲族女性的民族史诗剧,展现了成熟音乐剧的韵味,整体上达到了较高的美学境界。

  其次,将西洋音乐和畲族传统音乐、巧妙结合,给《畲娘》带来了音乐欣赏上的愉悦感。

  作为畲族的第一台原创音乐剧,《畲娘》的音乐创作始终本着一个原则,即在音乐剧的形式下,民族性、抒情性、可听性相互交融。全剧音乐既要体现音乐剧的特色,也要充分利用畲族民歌的旋律,不光要唯美,更要合情。

  其中畲娘的唱段,舒展中夹带着委婉,甜美中浸透着润泽。剧中二重唱的音乐创作更有特色。在戏曲和音乐剧中,好的重唱能够加强人物性格的表现,突出情节发展的脉络,揭示角色的心理变化,同时也能使情感表达立体化。剧中大量畲族原生态音乐元素的运用让人物情感的宣泄和内心的独白呈现得纯洁、有力而带有透彻感。可以说,“畲风畲韵”强化了这台音乐剧的民族史诗剧定位和独特的美学意蕴。

  再者,该剧现代舞美和畲族建筑、民俗艺术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冲击。

  现代音乐剧舞美所发挥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而《畲娘》的舞美设计也是充满想象力的、有味道的。每一幕所选择的道具都颇有“灵性”。大幕拉开,就像在打开一扇门,走进这扇门,也就走进了畲娘的内心世界。序幕里,一个“畲”字形木质结构的民房建筑出现在舞台上,既古朴又简洁,既写实又写意。那张摆放在舞台中央的畲家百工床,是山女的情感开端,也是她的情感归宿。

  此外,“畲”字形木建筑的栋梁架构的每一次运用也很合理,每个道具、每个场景都不是虚设的,全都发挥着其戏剧作用。剧中从演员头戴的凤凰冠、身披的银饰,到穿的服装、系的彩带、踏的畲族布鞋,再到喝茶的碗等,都充满民族元素,细腻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