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北京晨报:《花山》破译壮族岩画密码

日期:2016/08/22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

  取材于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 展现壮族人的生活

  北京晨报讯(记者 和璐璐)作为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重头戏,壮族岩画音乐舞蹈诗《花山》于昨晚在保利剧院演出。这是一部用舞蹈展示“桂风壮韵”的舞台艺术作品。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花山》就取材于这里的岩画文化景观。据悉,今晚《花山》还将进行一场演出。

  《花山》提取花山岩画中的壮民族文化内涵,突出表达了壮族文化符号,将铜鼓、绣球、繁星、青蛙以及壮锦等具有壮族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进行巧妙组合,并融入舞蹈意象和特色音乐中,具有独特鲜明的民族韵味。《花山》这个作品尝试用舞蹈诗的形式来解读花山岩画的密码,花山岩画是人的各种动作造型图案,寻求肢体语言上的阐释是一种较为恰当的途径。该剧以花山人和现实人两对男女青年作为贯穿整条主线的人物。让观众看到壮族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壮族人的情感里蕴涵着怎样的文化底蕴。比如第一幕“太阳之下·刀耕火种”的舞段,这是表现壮人在刀耕火种时代的生产劳作情境。通过刀的传承仪式,传递壮人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

  作品要破译的是花山岩画的生命密码,在岩画中呈现的是一组组的男人、女人的画面,表达鲜活的生命形式和生命质感。作品以《太阳之下》《月亮之上》《繁星之间》《山水之中》四幕为主体构架,每一幕都有其抒情意境营造之象。其中“太阳·铜鼓”这个舞段以太阳为背景铜鼓为舞具,通过男子刚劲有力的舞蹈把太阳之火与人的激情糅在一起,两组男子一组火焰、一组铜鼓相互呼应,对话的意趣活泼泼地跳动了起来,抒情与叙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在女人这个意象群塑造中,《花山》编织了“月亮之光”来比喻,借月光之灵表现女性的典雅灵动之美。

  北京晨报记者 柴春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