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 为打造民族文化强区努力奋斗——访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团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新乐

日期:2016/09/12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文化事业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正在向建设文化强区的目标挺进。

  那么,内蒙古自治区为参加本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做了哪些准备?演出剧目有哪些亮点?内蒙古自治区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团长、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新乐。

  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促进内蒙古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记者:您认为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举办具有怎样的意义?文艺会演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刘新乐: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是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国家法定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是民族团结的盛会,是全国少数民族舞台艺术精品荟萃的盛会。

  参加好本届会演,对于展示内蒙古自治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展示内蒙古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边境安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区这次有两台剧目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这是展示我区少数民族文化成果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内蒙古自治区被称为“歌的海洋、舞的故乡”,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充分利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平台,全力做好剧目参演工作,必将对促进我区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记者: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新乐:我区参加了5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过去4届会演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我区参演的两台晚会《民族歌舞综艺晚会》《乌兰牧骑专场晚会》获得了十几个奖项;在2001年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我区选送的民族歌舞《千里草原多秀美》获得金奖,民族曲艺晚会《马背情韵》获得会演一等奖;在2006年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我区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编创的歌舞剧《天堂草原》获得金奖;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我区呼伦贝尔市打造的歌舞诗剧《呼伦贝尔大雪原》获得剧目金奖,锡林郭勒盟打造的舞剧《草原记忆》获得创作金奖。

  记者:为参加本届会演,内蒙古自治区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参演节目《马可·波罗传奇》和《草原上的乌兰牧骑》两部剧目的亮点是什么?

  刘新乐:根据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遴选剧(节)目的通知》精神,经组委会专家组遴选,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编排创作的民族歌舞情景剧《草原上的乌兰牧骑》和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表演的大型民族舞剧《马可·波罗传奇》代表我区参加会演。我们希望充分利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这个舞台,宣传好我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成就,宣传好我区各族人民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兄弟情,展示好内蒙古的时代风采,为文艺会演的圆满成功增光添彩。

  《草原上的乌兰牧骑》通过讲述乌兰牧骑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将乌兰牧骑积淀了50多年的艺术成就,以情景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民族歌、舞、乐的无穷魅力,表达了以乌兰牧骑为代表的全区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的坚定信心和不懈追求。

  《马可·波罗传奇》以8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跋涉万里,经蒙古草原抵达元大都并游历华夏大江南北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展开,从马可·波罗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元朝的繁盛、博大、包容、开放与和谐。这部舞剧集音乐、舞蹈,特别是蒙古族长调、呼麦等于一体,又融合杂技、魔术特技等艺术形式,巧妙运用新媒体影像技术手段,使剧目更具想象力与震撼的舞台效果。此外,该剧还展现出我国丝绸之路的文化渊源,正契合了当前我国向北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构想。

  要将内蒙古打造成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

  记者: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

  刘新乐: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孜孜以求的目标。“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把“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上升为自治区建设的五大基地之一。

  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进一步提出了“打造文化繁荣风景线”的目标。特别是2013年,自治区首次把文化建设分值权重纳入对盟市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中,文化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改革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

  在文艺创作方面,自治区以原创剧目为重点,相继推出了《热土》《北梁》等100多部紧扣时代主题、彰显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优秀剧目。自治区还集中打造了《草原情·中国梦》等30多部主题晚会,《草原记忆》等一批优秀剧(节)目在国家各类演出比赛中频频获奖,《国家的孩子》等56个项目获得2014年-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自治区采取发放公益演出场次补贴、配备下乡演出流动舞台车、解决下乡交通工具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品走向基层,与观众见面。开展了“百团千场”下基层慰问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全区文艺院团每年下基层演出不少于7000场。国内外演艺市场不断拓宽,《马可·波罗传奇》赴美国驻场演出593场。

  在广播影视方面,各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精品不断涌现。主要有《诺日吉玛》《乌珠穆沁的孩子》《遥远的锡林郭勒》《恩和森的电影人生》等电影、《安居》等电视剧、《蒙古族历史文化精品文库》《内蒙古历史文化丛书》及“百部实用蒙古文精品图书进牧户工程”“纳荷芽中蒙文化交流出版工程”等出版物,以及“中国梦·我的梦·活力内蒙古——听着歌声看草原”等320部网络微电影等。

  与此同时,自治区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嘎查村文化室、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和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站点建设,筹办了全国“5·18”国际博物馆日和第26届(包头)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全区已建成农家书屋(草原书屋)11275个,建设数字书屋3300个,实现了嘎查村全覆盖。

  记者:内蒙古在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方面的目标是什么?

  刘新乐:“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改革和法治的思维谋划“十三五”文化艺术工作,力争到2020年,自治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将文化体制机制中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纳入法制化轨道,推动建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人才荟萃、文化创造活力迸发、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民族文化强区,将内蒙古打造成祖国北疆文化繁荣亮丽风景线,文化工作整体水平步入国家西部和少数民族省区的前列。

  在广播影视方面,“十三五”期间,为强化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的引导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继续实施《内蒙古历史文化丛书》《蒙古族历史文化精品文库》工程,继续组织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美丽内蒙古”系列网络剧微电影(视频)大赛工程。围绕迎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打造《听着歌声看草原》大型系列音乐片、《内蒙古草原文化》大型系列纪录片、《蒙古民族通史》《内蒙古自治区史话》等重点项目,力争把我区建设成为集出版、发行和对外交流于一体的国家级蒙古文出版基地,打造我区在中国乃至世界蒙古文出版发行的中心地位。

  记者:内蒙古将具体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刘新乐:自治区计划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开展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创作实践,抓好“中国梦”主题开展创作,讲好内蒙古故事;实施“草原文艺天天演”惠民演出工程,组织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草原音乐周末”等一系列活动,加大惠民演出服务力度,实现惠民演出全覆盖。

  二是开展民族艺术品牌体系建设工程,坚持精品战略和品牌意识。整合“草原文化节”“乌兰牧骑艺术节”“二人台艺术节”等各类艺术节活动,探索组建内蒙古演艺联盟,培育演艺市场,打造自治区特色文化艺术名片;实施内蒙古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大力扶持和加强对自治区特色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的研究、保护、传承、创作工作,建立地方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繁荣民族戏曲、振兴地方戏。

  三是大力加强乌兰牧骑工作,创新乌兰牧骑服务方式,让乌兰牧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作用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力军作用,打造新时期“草原文艺轻骑兵”品牌。

  四是成立内蒙古艺术研究院,争取国家重大艺术研究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评判鉴赏作品,褒优贬低、激浊扬清,全面提高自治区艺术研究和艺术评论水平;培育和发展新型艺术门类,创建共享、协调、开放的内蒙古民族艺术网络文艺平台,打造“草原文艺网络”品牌。

  五是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加大对转企改制艺术院团的扶持力度和政府购买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艺院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