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政府网 >> 专题集萃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
 

苗族舞蹈诗《巫卡调恰》:“点燃”浓烈乡愁

日期:2016/09/12  来源:中国民族报  字号:[ ]

  本刊讯 (记者彭凤平 周芳)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9月9日晚,在国家话剧院剧场,伴随着悠扬的苗族古歌,原创苗族舞蹈诗《巫卡调恰》(汉语意为“外婆的歌谣”)将观众带回到五千年前。围着“那一汪不息且不断兴旺的火塘”,苗族同胞带着浓浓的乡愁,从远古一路走来。

  中纪委驻中组部纪检组组长喻红秋,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等观看演出。

  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委、县政府和山水空间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策划、出品的这部舞蹈诗《巫卡调恰》,通过“古歌”“不息”“呼唤”“幸福”“兴旺”和“外婆的歌谣”6幕,将苗族传统音乐舞蹈元素和现代电子音乐、现代舞技巧有机结合,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高原民族文化画卷,写意地刻画出苗族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全剧围绕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火塘文化”展开。火塘既是苗族的文化载体,更代表家的味道。外婆,就是家的意象和守候,生生不息的火塘就是外婆一生的守候。剧中,外婆给外孙女穿嫁衣的场面温馨感人,让现场观众潸然泪下;当外婆的生命走向尽头,远嫁的外孙女隔着象征黄河的黄绸呼喊着“巫卡”为之送行时,一声声呼唤唤醒的是生命的轮回,就如同火塘从未熄灭,延绵不绝。     

  “《巫卡调恰》从创作之初就被定位为精美、精致和精心之作。” 编剧高云表示,《巫卡调恰》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意识,让时间和空间通过巫卡(外婆)吟唱古歌这一主线完全释放。在舞台上,观众可以看到三重空间——从远古到现代直至未来,一步步诠释了苗族人的创世观,反映了古代苗族人的农耕文化、苗族迁徙史以及苗族社会生活的各种习俗。

  据了解,《巫卡调恰》中的所有音乐、舞蹈动作都是从民间采集的,20名舞蹈演员均来自黄平,其中80%为苗族。“这是一部原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作品,能让观众感受到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浓浓的乡愁。”龙阿朵说。

  凉山歌舞团副团长、音乐剧《彝红》的音乐总监吴永波表示,整部剧虽然没有大的起伏,但是通过平平淡淡的故事讲述了人生,将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艺术地展现出来,非常了不起。

  “非常感人。”影视工作者殷志强认为,这部舞蹈诗与普通舞蹈不同,它将苗族的灵魂、神性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回族工程师丁博伦说,自己以前对苗族文化不是很了解,但觉得这部剧特别好,因为它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形式展示苗族文化,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这种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